因而崇祯天子大发雷霆。强词夺理地说道:“三法司、锦衣卫都是朝廷的衙门。有甚么公私之分?你说言官自有体制。莫非贪赃坏法、欺君罔上、混乱纪纲的,通都不该问罪吗?”
可熊开元的行动胜利地激起了崇祯天子的肝火。他见熊开元明显要进犯的是周延儒,说出话来却阴阳怪气小人气实足,非常愤怒,厉声让他明言所指。熊开元却一向摭摭掩掩,指桑骂槐。终究,崇祯天子就不肯听他混扯,命他退下把要说的话写在本章里奏上。
而大臣们能在抗争中幸免于难,但是作为小人物的姜埰和熊开元,他们就在灾害逃了。在召对过后的当日。崇祯天子就向锦衣卫批示使骆养性收回了一道密旨:“取熊开元、姜埰毕命,以病故报闻。”
而此次崇祯天子对吴世恭的态度,已经是模糊的威胁到了两家侯府,枝枝蔓蔓的干系乃至伸展到了大半个都城勋贵的府邸。这如何不让勋贵们警戒呢?
何况骆养性与熊开元是同亲,本来有些友情,并且这件事已经闹得满朝风雨,仓促把两小我殛毙了,朝臣究查起来,算是谁的任务呢?骆养性为此与锦衣卫的小火伴们筹议,决定拒不履行天子的密旨,还成心把密旨的内容向朝臣流暴露去。但为了对付天子,镇抚司还是对姜埰和熊开元用了毒刑。
可刑部奏上的狱词明显在避重就轻,他严责刑部“不审不招”,“欺藐玩徇”,并接着命令:对姜、熊二人在午门外实施廷杖,各杖一百,杖后仍送镇抚司拷问。
但周延儒毕竟权势庞大。熊开元在此次被召见后听到了很多老友同亲的奉劝,都觉得周延儒在历届辅弼中还算是宽和老成的,攻劾周延儒绝非明智之举。本来就首鼠两端踌躇不决的熊开元是以锐气全无,在补奏的本章中只是把召对时说过的话又复述了一遍,“只就臣次第所奏,恭列上闻,臣奏云:……”
因为言官们开端为天子下旨密裁的事群情纷繁,周延儒等阁臣又一再力图,终究,崇祯天子还是不得不决定将姜、熊二人转交刑部议处,但杀两人以泄忿的表情仍然是没有消弭。
此中,以道学而名满天下的左都御史刘宗周说的最为诚心:“朝廷待言官自有体制,言官进言,可用则用之,不成用则置之,即便有应得之罪,也应敕下法司,据情节科罪。现在熊开元、姜埰狂躁无知,不能无罪。但目前皇上孔殷求言。而二臣因进言下诏狱,于圣政国体大有伤害,恐非皇上求言的本意。臣愿皇上俯念时势艰危,放开如天普通宽宏的度量,以斥地诸臣诤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