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战争 第14章 重返德国海军[第5页/共7页]

即便只是天下出口总量的百分之五,换算下来每年仍有超吨!跟着这份和谈的签订,运送矿石任务落在了施奈德造船厂旗下的远洋船队肩上,而到1928年中期,张海诺:.v轮、450008000吨级的中型货轮和16小型货轮,总登记吨位靠近10吨,别的另有两艘全新地1.5万吨级远洋货轮正在施奈德造船厂\抓紧制作。

*****************************

合上这份文件,张海诺长叹了一口气,以德国的计谋和资本环境,水面战役舰艇、航空母舰和潜艇三部分孰轻孰重是他一向以来都在考虑的题目,但能够肯定的一点是,除非局势呈现很大的窜改,不然德国在水兵上的投入很难大幅超越汗青――德国的地缘政治决定了它仍然以陆上为主:若没有强大的陆军和空军,德国便无从获得汗青上的闪击胜利,陆上的仇敌不处理,德国的海权便无从谈起!

“将军,德国水兵退役军官海诺.冯.芬肯施泰因要求重新返回德国水兵退役!”张海诺昂首挺胸中气实足的说到,紧接着,他朝雷德尔眨了一下有眼,“将军,我以为您需求一名勇于向蓝天和深海应战的水兵上尉!”

次他们将不再是孤军奋战地一群人,有了德国水兵部持。就算不能当即获得大量资金援助,也能够在职员、技术和政策方面获得支撑。

这家所谓的工程局潜艇在伏尔甘、克虏伯、日耳曼尼亚船厂和不来梅的威塞尔船厂具有潜艇船台,一开端它试图通过贸易运营的体例来进交运作,但是从1925年起以水兵司令部初级幕僚沃尔特.罗曼为首的一个参谋个人为了能在不粉碎条约的前提下研制潜艇以及相干技术技术,建立了一个专门为水兵而设立的“技术咨询和供应有限公司”,对该企业停止大范围援助,底子目标在于为德国水兵停止新一代潜艇的研发和技术储备。

“我明白了,施奈德造船厂所能够为德国水兵做的进献,就是操纵它的巴西身份替德国水兵研发技术和停止相干实验,而大范围的出产仍应当留给德国本土造船厂!”

固然坐在本身劈面的是一名德国水兵大将,但张海诺仍然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就是两人的奇特干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