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没有一丝回应,而克里特岛也被垂垂拉在背面,直到完整消逝在海平线上。
在欧洲,希腊属于经济产业和军事力量都相对亏弱的国度,但自19世纪初期获得独立以来,他们同周边的国度停止了一系列旨在安定国土和扩大边境的战役,特别是20世纪初的两次巴尔干战役。在第一次天下大战中,希腊一开端在名义上保持中立,却答应英法舰只利用他们的锚泊地并向其供应补给,而在颠末耐久的张望以后,他们在1917年6月正式宣布插手协约国,而后虽未在陆上与同盟国军队大范围交兵,但他们的水兵却主动插手协约国在地中海的军事行动。
此情此景让张海诺心中万般感慨,但如果不想在27年后再次看到这个场景的话,他要么早早的死去,要么就通过本身的力量窜改汗青。
固然希腊人非常的不“和睦”,但当初制定这个打算时,张海诺颠末细心的衡量终究还是作出了将潜艇开往爱琴海并与赫森的U21在那边汇合的决定。如许做的考虑一是北海和波罗的海都贫乏合适的藏身地点――战役结束后英法必然会对那边停止一番细心搜刮,比拟之下,具有2500多个岛屿的爱琴海在地理上则要庞大很多;其次,赫森对这片海疆非常的熟谙,而他的U21艇身小、海上适航力相对较弱,航程也不如U148,汇合地点选在这里对他们来讲相对较为轻易。
将这里设为汇合地点是张海诺与赫森在芬克庄园共同筹议后作出的决定,赫森在战役中曾数次颠末这片海疆,这四周除了较大的卡尔帕索斯岛和阿斯蒂帕莱斯阿岛有希腊人居住以外,其他都是荒无火食的孤岛。这些岛屿大的不过几平方千米,小的还不敷一平方千米,多数是鸟岛或者火山岛,另有不计其数的暗礁,是以直到20世纪初,各国商船都会尽量避开这里。
这预感当中的环境让张海诺内心舒坦了很多,白日他们谨慎翼翼的躲过那些协约国舰船的视野,需求时就潜入一二十米的海中躲避,早晨再沿着预先打算好的线路快速前行。如许一来,在德国投降后的第四天,他们终究到达了爱琴海东南部靠近南斯波拉泽斯群岛和卡尔帕索斯岛的海疆。那边阔别希腊大陆,间隔克里特岛和罗德岛各约百余海里,间隔比来的土耳其港口约120海里。
在进入爱琴海疆以后,张海诺他们公然碰到了很多协约国舰船,不过战役既已结束,德国当局又公布了让陆军撤回海内、水兵在港口待命的号令,协约国舰只的军官和水兵们也都放松了很多,张海诺重视到他们即便在明白日飞行也不再采纳“之”字反潜航路,最让他们惊骇的应当不再是德国潜艇而是那些战役遗留下来的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