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青葱岁月[第2页/共4页]

赵老爷子看他缠磨得短长,也只好依了。幸亏赵老夫人和赵刘氏另有个灵巧的雪妍在身边,不然可没了含饴弄孙之乐。

赵学承老是喜好跟着一群垂髻小娃到村口等货郎。每次听到货郎长长的呼喊声就镇静地追着跑,领着一群小娃吼怒着围上去,再蹲在货担前翻翻拣拣,对他来讲是件极欢愉的事。

哪怕甚么也不做,只在村里的大树下与人闲磕牙都是极畅怀的。

趁着几日晴好,陈氏带着几个丫头把箱笼里的厚棉衣、厚棉被、褥子、大毛衣服等都搬出来摊晾在竹竿上,披了十几条长长的竹竿。院里花花绿绿的,倒是可贵的一景。

老爷子看他每次破钞也未几,最多也不过几十个铜板的事,又没闯甚么祸,不过是小孩子不知事的虚荣心。再者这个孩子爱憎清楚,分得清是非,虽偶然脾气不好,但是个纯善的,也没见闹甚么大事出来。老爷子也就不去管他,也不叫赵学梁去盯他,只听任他每日呼朋唤友的在村庄里撵鸡追狗。

而本年因种了两季的水稻,这会再种上花生来岁只怕赶不上种第一季水稻。到来岁春季插秧的时候,只怕地里埋的花生才刚开端挂果。

这小胖娃又是个极风雅的,每次都乐意自掏腰包买些糖块泥人甚么的拉拢民气,闹得村里的娃子更加爱跟他靠近。娃娃头的位置无人能敌。

并不是他之前见到的京里闺秀们笑不露齿或是团扇半遮的模样。

夏雨跟在它们前面欢畅地奔驰,傅紫萱也不去管他们。只渐渐走在田埂上。

这日,傅紫萱带了夏雨及旺财旺福去水田里看鱼。

而赵学承自来是个皮实的,那里耐烦关在大宅里。

而水田里的水稻收了以后,玉园里的一些庄稼也连续收了,傅紫萱倒跟着闲了下来。

傅紫萱看着这地里一片连着一片的萧瑟,内心转过了好几道弯。

而各屋里虽还没点上火盆,炭倒是早早备上了,堆了半个堆栈。柴火家里的下人也赶着进山打了满满的一柴房,烧到雪化都有。

而赵学承看彦华也在长山书院读书,自家二哥也进了长山书院,死活再不肯去县里的甚么劳什子书院,软磨硬泡着也要留在傅家,也要进长山书院。

集合养殖,一方面是因为鱼泥鳅和田螺已是未几,水稻田里养和收了水稻以后平整的一亩田里养,那数量上是绝对不一样的。而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养地,为了来岁两季莳植不减产地里还是要好好养养。再一方面是便于办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