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明白李密的意义,见儿子已经吃完饭,便对他道:“你先归去吧!有甚么事,我再找你。”
李密缓缓点头,“高欢以六镇悍卒起家,建立北齐,高氏虽亡,但六镇悍卒子孙犹在,当年二十万六镇悍卒安设河北、山东,他们的子孙繁衍,已不下百万,且刁悍本sè未失,另有北齐遗臣尚在,皆不平隋朝,杨凉造反,便是他们跟着浑水摸鱼,圣上也看出来,才决计迁都洛阳,一方面离开关陇节制,一方面催促齐地,又有下江南之便当,可谓一举三得,此次举国东征高丽,对民生影响将十倍于运河,正逢河北河南大灾,民不堪逼,以六镇子孙刁悍之风,他们岂能不造反,那些北齐遗臣又如何能够不加以操纵?以是齐地必有大乱。”
杨巍却没有吭声,他是来找观王杨雄,却在半路碰到巡查的杨玄纵,被杨玄纵抓住,带他来见家主。
杨玄感是礼部尚书,属于朝廷高官,他的坐舱要比宇文述低一级,只要三间船舱,杨玄感身边带着一名书童和两名侍女,此时,他正和蒲山郡公李密一同喝酒谈天,宗子杨峻也坐在一旁。
李密刚要说话,却看了一眼中间的杨峻,又把话咽回肚子里,杨玄感这个儿子城府太深,让他有点惊骇。 (全笔墨电子书免费下载)
这一次杨巍却果断点头,元庆交代他的奥妙,打死他也会说,莫说是家主,亲爹他也不说。
“父亲的话,孩儿铭记于心。”
李密叹了口气,又目光炯炯地谛视杨玄感,“隋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不知明私有弘愿否?”
李密袭父爵蒲山郡公,但没有退隐,这几年一向在家闭门读书,虽足不出户,却体贴天下大事,此次杨广出巡本来没有他的事情,但他一变态态,搭了杨玄感的干系,跟着一同出巡。
杨玄感眉头皱成一团,“你的意义是说,有人用心叵测,想浑水摸鱼?”
“我估计关陇贵族必会抢先发难,明公可哑忍等候良机,北接元庆,南交豪杰,待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朝廷有力弹压时,再登高一呼,以公先人的声望,必定会有四周豪杰来投,公占有关中,便可得根底,然后西征陇右,南平巴蜀,有元庆在北方照应,与隋朝鼎足之势构成,再积蓄力量,安抚民气,静观隋变,一战可得天下。”
玄感兄弟坐了下来,杨巍是长辈,却不敢坐,杨峻也站在一旁,杨玄感涓滴不提家属之事,笑眯眯对杨巍道:“巍儿如何会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