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河内对策[第2页/共4页]

“卑职罗士信拜见总管!”罗士信快步走进大堂,单膝跪下施礼。

王君廓心中大喜,杨元庆竟给他如此高的评价,和宋金刚相提并论,足见对他的正视,王君廓心高气傲,最怕人看轻他,李密对他的轻视是他平生中的刻骨之耻,而杨元庆对他的正视和李密的轻视构成了光鲜对比,令贰心中万分打动,他感喟一声道:“君廓只恨未早为总管效力,白白破钞了数年光yīn。”

“哼!他倒不肯走了。”

杨元庆拍了拍程咬金的肩膀,笑道:“你也不错,首功是你。大功可排第二,我会重赏于你。”

杨元庆点点头道:“君廓将军不必烦恼,统统才方才开端,还会有很多建功机遇。”

一队千余人的步队疾奔而至,为首大将恰是徐世绩,他飞奔上前,翻身上马,单膝跪下施礼。“末将徐世绩拜见总管!”

那就是十万石粮食,而他们有五万正规军,再上近三万宋金刚的降军,而宋金刚的降军大多是马邑和雁门一带人,杨元庆筹办把他们送回太原整编练习,实际还是五万军队,十万石粮食能够支撑三四个月,另有官方粮食,根基上也够了,不消再调粮出去。

杨元庆感遭到了王君廓发自肺腑的诚心,作为一个上位者,他很清楚对武将而言,最首要的是光荣,光荣不但靠款项和官职表现,言语的尊敬也是一种光荣的表现,收录敬之、临战用之、建功赏之、失利责之、违令罚之、立国荫之、身后厚之,恩威兼施,对方才气断念塌地为本身效命。

中间徐世绩劝道:“总管,共城县是白陉入口,计谋位置非常首要,弃之可惜。”

太守杨则也是弘农杨氏族人,但和杨素不是一支,算得上是杨元庆的远亲,原任延安郡长史,当初也参与签订了关北六郡共同防备和谈,被御史弹劾而调离了延安郡,几经展转后又获重用,官拜河内郡太守,杨则本年四十余岁,为官多年,非常地jīng明世故,属于那种既腰包捞足,但同时又极有民望的宦海老将。

罗士信上前指了指共城县,“他现在在这里,还在河内郡。”

郡衙议事堂内灯光透明,杨元庆和世人一同用了晚餐,又闲谈几句,问问河内郡民风情面,这时,罗士信也赶来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