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子林抗战期间陆军病院遗址,与潭湾镇隔河相望,距辰阳古城4千米。病院建于1939年,占空中积达23000平方米,全都由简易木板房构成,设有院长办公室、医务室、病房、药房、手术室、承平间(本地人称落气台)和哨卡等。当年,因为日本封闭运输通道,抗战物质奇缺,很多伤员因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悲惨死去。
肖楠点了点头:“130师是一支长年战役在鄂西和湘北的豪杰军队,师长朱鸿勋在湖北公安县藕池口战役中为保护兵士和百姓被日军飞机投弹炸死,2014年国度民政部列入第一批闻名抗日将领英烈名录。我熟谙的周严海老兵就在这支军队退役。”
大师全都点了点头。
回顾旧事,白叟不由在电话那端哽咽了起来:“小日本鬼子可爱哪!我亲眼看着战友们死去,偶然一天落气台要摆放一两百具尸身……那些装尸身的木箱子不敷用,尸身无处放,只好把尸身一摞一摞地堆起来。偶然病院一天灭亡两三百人……尸身没有盒子装就用一块破布裹着埋葬在马儿坡山上……孩子们,你们为了义士们收殓遗骸,是真的做了件大功德啊!他们都是为国捐躯的豪杰,都是豪杰啊!”
“130师?”肖楠惊叫了起来。
“本来的枣子林病院手术室与病房连在一起,手术时没有麻醉药,伤兵忍不住,有的时候会叫出售的来……为了怕影响伤员的情感和病愈。厥后,病院不得不将手术室迁到300米外的马儿坡。离手术室50米处修建了落气台……”
他们悄悄地把残石放在墓碑的中间,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才持续察看起四周。
他们不敢说本身做得有多好,但他们会极力去做好。
“英魂回家”志愿者团队,正式面向全社会寻求帮忙。
颠末端太久的雨雪风霜,只能模糊约约辩白得出,石碑上刻着的“一三〇师三八八团三十二年十月”这几个字。
刘晓兵仓猝奔了畴昔,陈四平看了看这块石头,把他捧在怀里,奔向了林鸿雁声音传来的方向。
让每一名英魂得以安眠,让义士们收到我们这些后辈的敬意与尊敬。
曾任消息事情者的一名志愿者称,他曾专门报导过枣子林陆军病院。
常德战役后,辰溪统统民船被百姓当局征用,大伯的大木船,船上有船工和纤夫共25人,被编入了辰溪船队。辰溪船队的大船,6艘为一船队,划子10只为一船队。
葬坑,跟只墓葬一人,又驰名有姓的墓碑分歧,葬坑里大多是被共同埋在一起的遗骸,常常连名姓都没有记录,更不晓得家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