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统计,王爷远在闯贼余部之上。”
见状,吴三桂不由眉头微皱扣问道:“玄初觉得这两路用兵有甚么不当么?”
兴明讨虏、规复汉人之天下,明显比“反清复明”这一标语来得更实际,更能博得天下志在颠覆满清暴政的仁人志士之心。
刘玄初却称崇祯就义二十余年,虽受世人怜悯,然光阴已久,影响不及才死几年的永历。
至于找小我出来冒充永历,又或其太子,则显得过分糟糕,智者所不为。
待从方光琛处传闻吴三桂拟两路进军,一起用兵湖南,一起用兵西北后,玄初不由一滞。
吴三桂眼下真就一付谦虚纳谏模样,于方、刘二人的定见无一不欣然服从,看着很有明主风采。
言罢,目中尽是断交之色,“本王计定已决,起兵之时当率全军将士于故君墓前断发明志,北伐燕京,规复中国!”
刘玄初的定见比较中肯。
便未出言反对。
然本日之繁华,在玄初看来都是托明朝崇祯帝余荫!今王爷以兴明讨虏为灯号,虽永历不为人君,可终是明朝末代之君,那雄师北上之时,王爷莫非不该该向这前朝末代之君告别么?”
喜好抗清请大师保藏:抗清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这让在燕京放肆惯了的孔四贞哪能受得了。
如此功德,不顺手做一下,方光琛、刘玄初也枉为谋臣略士了。
额驸府中伉俪二人真就每天鸡犬不宁,东西都不晓得摔坏了多少。
“当年篦子坡一事,本王确是出于无法,永历虽无能但终是本王故君,今本王既以兴明讨虏自居,便不当轻弃永历,既要拜别故君,本王感觉便当穿故君时的衣服见他。”
闻言,刘玄初倒是笑了,直言韩王等人能来吴军更好,不能来也没事。
只吴三桂还是没法从当年永历父子之死暗影跳出,以为本身命人缢杀了永历父子,明天却以“兴明讨虏”为起兵灯号,如何看都有些不伦不类,自欺欺人的味道。
再者同时用兵湖南和西北,于吴军虽有分兵之缺点,但两地皆有将领照应,且一处有粮草,一处有精兵,同时拿下两地于吴军也确是有大益,特别拿下陕西对于满清是相称伤害的。
方光琛的话使得吴三桂再不踌躇,点头同意以兴明讨虏为号,并请方光琛为其写一篇讨伐满洲胡虏外族的檄文传播天下,并顿时命人锻造“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大印,觉得起兵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