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应熊有七个儿子,宗子姜显宗曾任山西总兵,次子姜显谟曾任辽东总兵,五子姜显祚曾任山西、宣府总兵,皆已过世。
“杜松,此事非同小可,你是否已经有了计算?”
杜松和杜文焕叔侄不敢游移,一个说一个弥补,把影象里晓得的延绥镇几家比较驰名的将门一一道来,不但有现任职务,另有简朴的家属发财史。
但其三个儿子自幼都在军中长大,弓马谙练。宗子王学书秉承批示使,现官拜昌平总兵;次子王学时任保定参将;三子王学礼任固原副总兵。”
麻氏名声在外,臣就未几言了。姜氏兴于姜汉,其历经弘治、正德两朝,世袭批示使,因军功卓越累进都督签事,总兵宁夏,后被安化王骗入府中勒迫谋反不成杀死。
“回禀陛下,臣自打出任山海关总兵,历经了袁应泰、孙承宗两位巡抚,受益匪浅。再见过李总督出关偷袭蒙古部落、陛下亲临朝阳门退敌,已然对新政心折口服。
陛下说要出兵扫平漠南蒙古,那更是我辈军伍之人的夙愿,如果能像李总督普通统领陆军出征,即便战死疆场也心甘甘心。
姜氏活着者以姜直为尊,为固原总兵。姜弼次之,现任昌平副总兵。姜直乃姜奭最小的儿子,是姜应熊的弟弟,而姜弼则是姜应熊的儿子,两人年纪相仿,姜弼还要略大几岁。
“……臣大胆问一句,陛下所言兵制是否要用陆军和水兵全数替代边军?”
“……大同右卫麻氏、榆林卫姜氏、王氏,绥德卫尤氏,延安卫萧氏,阳和卫张氏,目前能做到总兵一职且族中不乏后辈崭露头角的,算上臣的杜氏,在延绥镇也就这么几家。
而窜改也不是灾害,李如樟就是例子,只要肯改,大好前程就摆在这里。至于说不肯改或者阳奉阴违乃至对抗该咋办,洪涛没明说,但意义很清楚,只要改和不改两条路,二选一呗。
萧氏由萧汉起,累军功至都督签事,历任凉州副总兵。儿子萧文奎,京营副将、都督同知。孙萧如薰最为亮眼,能文能武,虽世袭了百户,却在宁夏守孤城力战哱拜不退,被升为副总兵。历任宁夏总兵、延绥总兵。
榆林王氏略有分歧,其祖上王保未曾有世袭,乃行伍出身,勇猛善战,累功为延绥参将,后升延绥、定边副总兵,历任蓟镇、大同、宣府总兵,朝鲜征倭时病故于海州。
那会不会是以逼反了某些人呢?能够性还是有的,但事到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一步迟早要迈出去,趁着各镇总兵多受召入京的机遇,只要把保密事情做好,胜算还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