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王妃也是有自知之明,她这个外甥固然她晓得哪儿哪儿都好,但是别人家不认啊,都只当他是一个娘没有爹不疼的半个孤儿,加上一没有一官半职二没有才学更没有功名,在京里甚少有好人家能瞧得上他。而想嫁他的那些嫡次女庶女的也都大多上不得台面,别说外甥了,就是她也瞧着一百个不好。
镇南王妃固然遗憾安然的出身低了些,但是又传闻其父赵举人是周老的弟子,家里有学馆,已故的祖父还是周老同期的二甲榜首,当年名次比周老要高呢,只因为回籍祭祖后缠绵病榻才没能派官。但即便如许当年的徽县赵家学馆也是闻名遐迩。这么一算起来,赵家能够算是书香清贵。又探听到了华神医是其师父。固然萧瑾和裴文平这个年纪的都不晓得华神医了,但是她年青的时候华神医在京里的名誉但是大的很呢。多少人家以能请的动华神医为傲。
但是为了不让旁人挑错,季氏还是派了亲信柴嬷嬷和林嬷嬷一道去昌宁郡。如何说也是她的亲信嬷嬷,也算给裴文平脸了。
镇南王妃,“这如果只林嬷嬷我还不惦记甚么,她办事我放心。但是文伯侯府那边派了个柴嬷嬷,我这才操心惦记。我真怕季氏再整点儿甚么幺蛾子出来,毁了平儿的好婚事。”
这仔细心细的策画来策画去,还真是他本身个相中的赵安然算是最好的了。
文伯侯对二儿子的婚事也是焦急,二儿子一事无成啥啥不可的,拿去联婚他都感觉是在结仇。大儿子性子拧巴和他不亲,他也希冀不上。他更看重小儿子,也更但愿小儿子文继秉承他的侯位。但是谁成想,也不晓得大儿子走了甚么门路,让皇上俄然想起了文伯侯府,圣旨一颁,世子之位就和小儿子无缘了。
昌宁郡主只受了她半礼,当年齐王府还风景的时候,林嬷嬷也曾教过她礼节课,有师徒的缘分,天然受不得全礼,“好久不见林嬷嬷。嬷嬷一起过来可觉辛苦?”
这么一拖沓,二儿子年纪一年比一年大,本就一事无成再成了大龄,这就更不好找了。现在镇南王妃情愿管这事,他乐不得的呢。这婚事好与不好也都赖不到他身上了。
就这么,在这几人各种心机以后,提亲的步队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