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往矣讶异地看了小芊君一眼。
公然是光怪陆离。
李往矣和小芊君沿着台阶,来到废塔前。
不测埠发明,那塔下竟然已有一人,额上长角,身穿兽皮,中间还横停着一具黑棺。
更让李往矣惊奇的是,这石碑上的铭文,竟然不是当今天下通行的笔墨,而像是一种存在于传说中的笔墨。
第二次相遇,小芊君还是有些惊骇,躲到大师兄身后,但又对他有些猎奇,忍不住探出半个小脑袋来。
这块石碑高大三丈三,质料像是汉白玉,却又要更加通俗,认不出详细材质。
小芊君曾听大师兄提及过那篇纪行,以及这废塔、碑林,此时大眼眨巴着,也非常惊奇。
“我如何信伱?”
拓印完后,他便把石碑虚影支出气海当中。
“小芊儿,你去看看另有无其他带铭文的石碑,我把这些笔墨拓印下来。”
这乃是李往矣首创的拓印之法,比平常文士拓印,或请画师丹青形貌,都要更加完整而实在。
以后小芊君又找到了三十五块无缺无损,且铭有笔墨的石碑。
“你来这灵龟镇,不是为了争夺机遇,而是为了救活棺里的人?”
“大师兄,他好不幸呀!他当时还很小,也就比我大一点。”
李往矣和小芊君很快就来到遗址近前,见那座巨塔,果然是一座废塔,虽高逾百丈,然其塔身早已被光阴腐蚀,变得班驳寥落,不复宏伟之姿。
加上这一块,一共三十六快,李往矣把它们一一拓印,化作石碑虚影,支出气海内。
乘梦醒来,踏虚归去,是人间不是人间。
“走,进内里看看。”
作为读书人,李往矣天然晓得此中意义。
精确地说,对着碑林的这一边,才是废塔的正面。
李往矣目送背棺少年,一点点消逝在视野以外,欣然道:“是啊,这是一名薄命少年。”
李往矣也从另一个方向,找寻而去。
小芊君飞起,快速在碑林中找寻起来。
小芊君化作一道翠影,飞向碑林深处。
道传天外,剑落银河,非瑶池莫非瑶池;
李往矣抬眼望去,见得那巨塔之上,果然呈现两列不晓得算诗词还是春联的笔墨:
碧落!
半妖少年眉头轻皱,却还是不说话。
而让他错愕的是,这些残碑上并未有笔墨。
塔后是一大片碑林,范围颇是不小,石碑数量有五千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