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严景先翻看桌上的折子,问了外公几个有关朝政的题目,杨书毅一一详细答了。
杨书毅盯着外孙,直看得贰心虚地转开首,不敢与本身对视,才道,“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长百岁。你三哥十岁出宫学艺,十五岁便开端为朝廷效力。他十七岁西南平乱,十八岁入金吾卫虎帐督查要务,二十岁入天章阁行走,至今已两载不足。先皇让他入内阁,就是看出他有此能,而晟王入天章阁后的政绩,有目共睹。”
杨书毅叹了口气,外孙的年纪还是太小了,“圣上是想说,先皇是晟王害死的?”
柴严景点头,“程爱卿甚么都没说,是我本身想不明白。”
“就算朕问了,三哥也不会跟朕说实话啊!”
柴严景咬唇,他从未想过。
杨书毅起家行礼,祖孙二人再落座,便有了几分难堪。柴严景又低声道,“外公,宫里人纷说我三嫂怀的是双生子,您看有几分可托?”
柴严景这才明白些了,“可我三哥才二十三岁,他怎能与其他阁老比拟?”
柴严景更不解了,“内阁里的人,都听我三哥的?”
杨书毅点头,“老臣上来时,晟王被陈莫请去了兵部,一时半刻回不来的。”
杨书毅见外孙想岔了,赶紧解释道,“不是听谁的,内阁事件繁忙,大伙同舟共济,相互帮手乃是常有的事。晟王和卢大人年青,常日里会多帮大伙分担些朝事。”
杨书毅教诲外孙,“你若想晓得,为何不直接去问晟王?”
柴严景不解,“兵部不是由建王叔和安国公二人卖力么,三哥去干甚么?”
柴严景起家施礼,“外公教诲,严景记下了。”
杨书毅也感觉本身说得重了,又放柔了语气,安抚道,“景儿,你能抓住机遇挺身而出,让先皇重视到你之能。先皇立你为太子,而选晟王入内阁,乃是有识人之能,景儿当效仿你父皇,知人善任,方能稳坐大周的江山。”
杨书毅笑了,“不管晟王妃怀的是双胎还是单胎,她对你的拯救之恩都在。”
方才程爱卿说他能当上大周的天子,是天下的大幸事。为何到了外公嘴里,三哥又成了大幸事了。固然内心晓得外公说得有事理,但柴严景还是忍不住道,“如果景儿有三哥的机遇……”
他的面还没吃完一半,雅间侧墙的无声开了一条缝,二皇子从墙那边走了过来。
柴严景明白外公的意义,又猜测道,“我还是感觉此事有些蹊跷……父皇连宁平长公主的双胞胎都容不下,您说他会容得下三嫂肚里的孩子吗?三哥能想不到这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