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回了府。
间隔入阁就只差一步了!
常风昂首一看,竟是王华家的公子王守仁。
天子宠臣和北直隶学政公子的名落孙山,恰好申明本科会试在李东阳的主持下格外公允。
他在锦衣卫这些年,经历了太多宦海争斗、宫廷诡计。
弘治帝附和:「是啊常风。你为国效力的初志是好的。但你不懂水利。」
千万没想到,王守仁竟笑道:「天下的读书人都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烦恼为耻。」
「臣虽不懂水利,却懂查贪、治贪。管理黄河,要靠钦差正使刘大夏。」
弘治帝微微一笑:「刘大夏是你的同门师兄弟吧?」
三月月朔,殿试准期停止。金榜发表,一甲第一毛澄,第二徐穆、第三罗钦顺。
乡试榜名曰桂榜,会试榜名曰杏榜,殿试榜名曰金榜。
会试结束后,李东阳便忙着跟考官们在礼部阅卷。
常风乡试就是榜尾。
「一样未中的,另有李东阳老友王华之子王守仁。」
「仅弘治五年,北镇抚司拘系、科罪的正五品以上河道官就有十三个。」
李东阳难堪的一笑:「差了好多好多个圈。」
常风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李东阳天然熟谙。
王守仁亦是一脸风轻云淡:「门生才疏学浅,需再接再厉。」
弘治六年,仲春十五,贡院。
王华怕儿子想不开,开导他:「此次不中,下次尽力就能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