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瘦子见到此物大笑:“看来蔡侍郎也不如何行啊。绿竹还要靠翠玉胡瓜灭火。”
随后将白银熔铸成汁,浇筑入井字石槽中。凝固后就成了银板,上面再铺上青石板。
“整整花了五千两雪花银啊!是胭脂街的赎身银之最。”
录账校尉核算了下数字,脏银总数已经达到了两万两千两百八十两。
常风预算了下:“五尺长,四尺宽,两指厚。这一块银板大抵有两千两。弟兄们,上凿子!”
常风咋舌:“五千两?能买十六七个大同婆姨了!”
徐瘦子一番“传闻”,远远超出了不逛青楼常总旗的了解范围。
徐瘦子长叹一声:“唉。可惜,如此神功盖世的武林女妙手,蔡侍郎一垮台,就让我们万批示使接到府里尝鲜了。”
常风领着世人来到了蔡府大厅。
徐瘦子大笑:“是金子做的!前年蔡侍郎给绿竹赎身,颤动了胭脂街。”
银子质软。平常银锭用牙咬都能留下咬痕。
一上晌工夫,终究查完了板藏,下一步要查梁藏。
青石板下,鲜明躺着一块长约五尺,宽约四尺,两指厚的银板。
两千两的重的银板搬运不便。窃贼没有何如,抄家的锦衣卫们则有简朴卤莽的体例搬运。
常风蹙眉:“她是铁做的?”
常风将部下的五十人分红十队,每队一架梯子,到蔡府每一个房间的房梁上查找。
常风想了想也对,因而说:“我那儿不及你们公爵府。可只要猪头肉下酒。”
日暮不抄家。常风留下值夜看管的十小我,领着其他弟兄跨了明净凳,走出蔡府下差。
常风拿起翠玉胡瓜看了看:“还是缅玉的,水头都泛动了!拿到市道上,能卖八百两摆布。好了,闲话少说,办闲事儿吧!”
此谓之“板藏”。
每一块银板,凡是重达千两之巨。因为太重,窃贼就算找到也不好搬运。
“文人骚客们有句考语来着。‘绿竹啸声镇武林,红玉嘴大吃八方’。”
板藏,藏银体例的一种。
坚铁所制的凿子放在银板上,用大锤在上面砸,很轻松就能将银板凿碎。
锦衣卫则是正大光亮来抄家的。凿就是了。
这个木匣里只要一枚“纳福”的百两银元宝。
若青石板下没有银板,小轮子蹭过,则会收回清脆的金石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