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公瞳孔收缩:“你胡说,他家已经没有先人了,如何担当?”
“银子,你也来跟老子提银子,都来逼老子,老子欠你们的啊!就没一个费心的!”
蜀郡王有才气,只是气度局促,行事狠辣,有失煌煌正气,不是明君之选,剩下的五皇子和九皇子,年纪还小,不在考虑以内!
“你……”定国公没想到他一点儿面子都不给本身,别说他一个御史,就是六部尚书,都不敢如许跟本身发言!
延寿帝叮咛下去,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领命谢恩,定国公无话可说。
后续的调查公然如郭二所说的那样,不但如此,那家千户更是一纸诉状,把定国公给告了,京兆府尹接了诉状,这下好了,堂堂国公爷,竟然得面对三司会审。
国公府的事儿也瞒不过他的眼睛,不过毕竟是他家的家事,本身不好管的太管,既然阿渲有定见,那就满足他的情意。
这话贵公公没法接,太子脆弱无能,不受皇上喜好,多年无子更是一大隐患!
延寿帝神采稳定,看着郭二义正言辞,慷慨激昂,有理有据地弹劾定国公,心中感慨,谁能想到,当年阿谁纨绔小子,也有明天如许的本领!
郭二以往对他还尽是畏敬,可晓得他做的这些事儿,那些畏敬立马消逝不见了。
郭二拱再次拱拱手:“国公爷此言差矣,朝堂之上,不分辈分,都是为皇上效力,只论是非对错,还请国公爷慎言!”
“下旨告诫定国公,罚俸禄一年,三司会审,就免了,至于阿谁千户的调任折子,也准了,去西北效力吧!”
当然,下官也查出很多证据来,不然也不会无缘无端弹劾国公爷呢,国公爷稍安勿躁,清者自清,没做过何必怕人查呢?”
武将实施世袭制,子承父业,除非有不测,不然不会放弃到手的官位,这个千户家里就是如此,儿子因病亡故,才空缺下来,定国公觉得他们家放弃了,又焦急使银子,才会让人顶替!
“就不兴人家从旁支过继的吗?定国公过分想当然了,人家过继的手续都办好了,就差上折子请封了,得,让您给卖了,这事儿寸的,国公爷,您太心急了哈!
到底是皇亲国戚,皇上给定国公留了面子,只罚了他的俸禄,没有重罚!
比起郭世藩的心机城府,延寿帝更喜好开阔磊落的郭二,家里有权有财,他啥都不缺,就是看不惯朝中那些不伏侍,纯粹地想为老百姓做事儿,这份心比起朝中大多数人都要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