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起码在前面几年里,这些翰林院里的翰林的日子还是比较贫寒而低调的。那两个被胡戈提到的吴中行和赵用贤就是这么不显眼,无权无势的官员。
别的,在某些人的眼里,务虚的官员,比如科道言官,或是礼部的一些官员,是为清流。而那些干实事,或是在处所担负亲民官的,也算半个污流。不知从甚么时候起,大明朝廷里总有一种商定俗成的观点,清流官崇高过污流官,他们的升迁也比污流的要敏捷和轻易上很多。
“……照我看来,这张阁老清楚就是权欲熏心,竟然连如此人伦之事都可罔顾,实在叫我等蒙羞哪。”
至于翰林院里的那些官员,则按照年资以及考中科举时的成绩分为修撰、编修、检验等等官职,而他们的详细事件,就是读书修史,以及学习,外加一点对朝政之事的批评。因为他们的身份实在是太清贵了,以是那些真正需求埋头苦干的事情反而轮不到他们来做,如此也就不成能犯甚么弊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