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允厚调子悲切,神采绝望,斑白胡子一抖一抖,闻之不由让人产生共鸣。
这话有事理,但朱由检清楚,朱纯臣这是吹毛求疵,用心出困难,让郭允厚尴尬。
“向私家借粮?朝廷的脸还要不要了······”
郭允厚又道,“让百姓补葺堤坝、水库、官道等,最不济也得开荒。大灾之下,颗粒无收,百姓干活就能吃饱肚子,吃饱就能活下去,他们天然情愿出点力量。既能防备哀鸿闲了串起来肇事,又能提早防洪防旱,还能为来岁种田打一些根本······”
“你、你们枉为人臣,竟然教唆陛下行昏君之举······佞、佞臣!”
随即他跪倒在地喊道,“陛下,万不成行此残暴之举,成国公的建议无疑是要将大明推向无底深渊,让陛下受万世唾骂,这些百姓都是大明的子民,如果有一口吃的,也不至于造反啊······陛下慎思······”
“成国公这一算账,倒是提示了微臣,陛下,臣建议以工代赈!”
“赈灾是个耐久事情,粮食天然得源源不竭送到陕西,一旦断粮,民变会再生,朝廷前面做的尽力就化为零,还会让朝廷落空公信力。”
郭允厚早上了朱由检的忠臣榜,见他如丧考妣的模样,不由心疼,忙道:“郭爱卿,你且起来,朕不会同意这类过激建议,你无妨说说本身的定见?”
“接下来我们再说粮食的事,先开官仓,有多少算多少,放出去先济急,然后买粮和调粮同时停止。”
施凤来特想让天子采取他的战略,俄然大声喊道:“请陛下圣裁!”
郭允厚这才放心,起家道,“臣觉得朝廷要双管齐下。措置民变,以抚为主,只要乱民放下兵器,回归田亩,朝廷可既往不咎。当然,也会有冥顽不灵者,那朝廷就不能客气,直接集结军队围歼。”
“······”
“圣上贤明!”
“先说调兵的事,从大同、山西、延绥、固原四镇各调三千精兵,这不会影响边镇驻守,同时从神机营抽调三千火枪兵帮手,一万五千精锐若连几千灾黎都打不过······不消朕说,诸卿也晓得该如何办了。”
大臣们听天子有体例处理,便悄悄聆听。
朱纯臣哑言。
“崔呈秀。”
“此乃兵部的事,你动手处理,要将近有实效,如果期间出了任何不对,你这个兵部尚书就给朕让贤。”
“臣感觉还是先赈灾安抚民气,先放粮施粥不要把百姓饿死,然后动手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