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临时不提,爹你晓得东边的倭国吧?在大明印象中这就是块化外蛮夷之地,极其瘠薄费事,但是倭国的资本,倒是极其丰富!”

他朱棣就是要借下西洋,拉永乐复兴的这驾新车,作强国富民的大文章!

大寺人一愣,“皇上,郑大人已经递了动静,此次合计共有三十多个藩国使臣向大明称臣进贡,算上那些小部落土酋,那可当真称得上是万国来朝的乱世之场面啊,不是满载而归吗?”

朱棣无语。

朱棣听了这话,随即连连点头,脑海中倒是思路翻飞。

正在这个时候,郑和提出了扬威外洋,朱棣以为这是当时最合适的冲破口,完整冲开片板不得下海这块坚冰,如此才气振聋发聩,势如破竹!

小鼻涕笑着回声拜别,他明白皇上这是心急如焚,想从汉王那些获得些安抚罢了。

不提朱高煦还好,一提到这个兔崽子,朱棣内心就来气。

半个时候后,朱高煦满脸猜疑地走进御书房。

一想到这儿,朱棣就有些心急如焚。

但是朱棣只是淡淡地扫了他一眼,朱或人就吓得脚下一顿,不敢挪动分毫。

郑和返国后,当即就停止了第二次远航筹办,同年再次出海远洋。

“郑大人此次出海,可比前两次范围更大,远行时候更久,定然收成颇丰啊!”

神经病吧你!

朱高煦提笔在倭国圈内点了一个斑点,“这里是石见银山,含银超上亿两,这里是佐渡金山,含金超千万两,含银越百万吨……”

万事开首难,永乐新政,关头是如何迈出第一步。

朱棣听后固然点了点头,因为这堪舆丹青得很精确,只是大明有点小罢了。

瞧见朱棣老神在在地坐在床榻上面,主动开口道:“爹啊,啥事儿这么急啊,不能等明天万国宴结束了再谈?”

只是这一次,可就奔着海上财产去得啊!

乾清宫,御书房。

他想要大治天下,必须另谋新路。

朱棣顶着群臣反对的莫大压力,硬生生地力挺郑和出海,就是为了现在,等候着郑和从海上带回大量财产,弥补那几近空虚的国库!

“老二,明晚的万国宴安排好了吗?”

那些外洋藩国上贡的域外方物,如果不值钱该如何办?

小鼻涕躬身答复道,忍不住偷偷笑了笑。

“爹,你看这是我大明,黄河长江顺天应天,北边是鞑靼与瓦剌,西边是西域诸藩小国,东边就是朝鲜与倭国,南边是暹罗等山区小国。”

朱棣瞪眼,“老子就要听你解释,你如何证明海上财产无穷无尽?不然发配凤阳高墙!”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