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怒而退朝,百官面面相觑。
本来他推行番货折俸的政策,就是为了让官员百姓感遭到郑和下西洋的好处,从而无人再敢对这项国策加以置喙。
“并且还都是珠宝珊瑚等紧俏的装潢品,以及少部分的香料,至于药材等冷门货色竟是无人采办,现在还堆放在船埠上面!”
“那些富商,是不是得了你授意,才不采办番货?”
这如何能够?
“郑和带返来的那些淫巧之物,引得官民竞相追逐,奢糜之风四起,世风日下,沉渣出现,再不警省世人,悔之晚矣啊!”
“爹,我早就说过,番货折俸与公价收买的体例行不通,可您恰好就是不信,朝臣不满,百姓不满,就连番商也不满,非要闹得现在大明一地鸡毛……”
“哟,黄大人,国子监生不都是才子俊彦吗?不都是国之栋梁吗?怎会出了柳如明这号人物?”
“也罢,爹就信你这一回。”
朱棣闻言眉头一皱,并未接话。
“儿子不过看您穷怕了,以是想给您捞点银子。”
杨士奇再次叹道:“皇上惜才如命,国子监的贡平生常吃穿话费均由朝廷所出,他不愁吃不愁穿,竟然自甘出错,做出如许无耻的活动,足见大明船队带返来的歪风邪气,已经摆荡我大明国本了啊皇上!”
动静一出,满朝哗然。
朱棣体贴了一下大项目标进度,便筹办退朝。
“皇上,七天贸易已过两日,番商们货色没有售卖出几成,却已经是引得天怒人怨。”
但是这政策推行了不到两日,现在竟透暴露了一大堆的题目。
听了这话,朱棣顿时懵了。
乾清宫,朝会。
朱棣一向悄悄地听着,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这位汉王爷的脾气跟胆量,真是越来越大了啊!
“皇上,昨日大理寺缉拿了一名国子监贡生。”
“夏元吉,你方才说番货没有卖出去几成,这是甚么环境?”
他们放着钱不赚,还在等甚么?
黄淮被他这话噎了个半死,气得髯毛都快竖起来了。
“混账!”
“他私购珍珠、珊瑚等番货,被礼部官员发明当场拿下,交到了大理寺问罪!”
朱棣怒了,将奏章狠狠摔在了地上。
翻开窗户,蚊蝇劈面,踏入水里,泥沙出现!
朱棣豁然转头,看向了老神在在的朱高煦,眼神中充满了质疑意味。
“品鉴会拍卖番货只是第一步,如果停止得顺利,今后儿子向您包管,国库不会再空虚,您再也不缺银子,想做甚么都要看夏元吉的冷脸了。”
父子二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肯先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