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赵桓,一个柔嫩寡断的昏君。北宋王朝的灭亡,此人有着极大的任务。
一旁的蔡攸还是不无担忧起来:“眼下金人侵我宋土,我们若此时南巡,恐惹人非议啊。”
但是朱玉平却盼着他们滚得越看越好,赵佶如果留在都城。那么他们的打算必将缚手缚脚,因而又说道:“当年太祖太宗天子都曾在亳州太清宫供奉过香火,且亳州阵势险要、易守难攻。离着都城也不远,太上皇能够说是去亳州太清宫烧香,求列祖列宗保佑我们击败金贼。”
作为太上天子的赵佶身边奸臣辈出,且不说申明狼籍的北宋六贼。像是高俅、蔡攸之流,当他们得知金人铁骑南下的动静以后,也是吓得六神无主。
就连李纲他们也感觉过分仓促了些,他们刚要开口。
半响,一旁的高俅才长叹一声:“小国舅急于让我们南下,怕是想着大权独揽,以免我们几个碍手碍脚吧。”
昏君自有昏君的好处,奸臣也有奸臣的用处。蔡攸高俅等人一听,那边还顾得上其他。此时保命要紧,当下都随声拥戴。
“彻夜?”身边的几个臣子面面相觑,这时候也过分仓猝了吧。
就连赵佶也是不成置信的问道:“两万兵马,是否多了些。”
李纲和邓肃相互对视一眼,二民气中暗叫不妙。这些人都是主和派大臣,他们俄然面圣定是在天子面前煽风燃烧。
即便是赵佶把皇位让给了儿子赵桓,当他们得知金人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宋军一触即溃,一起摧枯拉朽。城池接连沦陷以后,更是惶惑不成整天。
邓肃:“陛下身为一国之君,该当机立断。国度安危社稷江山,端赖此一战啊。”
二人踌躇了一下,邓肃没甚么底气的说道:“小国舅,朱玉平。”
朱玉平微微一笑,仓猝见礼:“回禀太上皇,您的安危首要,两万兵马确切粮草一时也难以筹集。如许吧、八千,不能再少了。”
高俅和童贯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话,蔡攸是个政治痴人,夙来也不如何受赵佶喜好,他只是仗着老爹蔡京的权势才坐上了签书枢密院事一职。去太清宫上香不过是赵佶南逃的由头。真正的目标,是去江南遁藏。
沿途,高俅顿时傻眼了:“小国舅说的八千铁骑,怎地只给了三千。”
赵桓:“这…容朕再想想。”
童贯倒是另有几分自知之明:“那金人仍然度过黄河, 不日到达开封城下。各地勤王之师又迟迟未至,给这三千禁军还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这已经算是不错了。我们还是尽快赶路,早去江南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