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寺少卿温益专管礼乐,闻言立即出班,不容置疑道:“臣觉得此事有待商讨,母凭子贵,乃人伦之常,若平常百姓如此,确切无可厚非,然圣上早尊向太后为嫡母,此时尊太妃,便是将圣上置于风口浪尖之上······孝为百行之先,礼为治国之本,林院事此举······谬矣!”

向氏让步了?

“启禀陛下,青唐一战,我军大获全胜,俘获吐蕃王室无数,如何措置,请陛下示下?”

从东晋至宋近千年来的传统,天子嫡母(先帝皇后)和生母同时活着,则以嫡母为皇太后、生母为皇太妃,以示嫡庶尊卑有序。

反对者窃喜,天子缴械,就是他们的福音。

他们极力保护传统,保住向太后独崇的同时,也保住了本身的光荣。

“诸卿一片诚恳,便择日履行,三省卖力审议,礼部标准礼节······章相公,李尚书,此事劳烦二位了。”

一时候,朝堂上的氛围变得严峻而狠恶。

赵煦发起两宫太后并存,这是到明朝才会呈现的轨制,但在这群老狐狸心中,把这轨制早揣摩出包浆了。

空前大捷,举国欢庆,然此时的赵煦已病入膏肓,完整落空在朝才气,这伙俘虏便关在狱中,静候天子病愈。

右正言黄履不甘逞强,随即出班辩驳道:“臣愚觉得温少卿管中窥豹,母以子贵,独非人伦之常,亦国之纲领。太妃有育君大功,宜享太后之尊,如此方能母范天下,以顺天理,以慰民气······”

从重生到现在短短数日,向氏服软,曾布反叛,陈彦请辞,将端王踢出大内,后宫掌控在朱氏、刘氏婆媳手中。

“······古之帝王,不以天下奉侍为荣,而以能尽孝道为贵。昔汉文帝尊薄太后,后唐庄宗尊曹太后,皆以孝道治天下,成为千古嘉话。陛下若能追迹前贤,尊崇圣母,必将名看重史,永为后代表率······”

辅弼章惇和礼部尚书李清臣领命。

“······”

“诸卿多虑了,太后和太妃均为朕之母亲,朕天然不会厚此薄彼,做出有违孝道的决定,故而将太后降为太妃的建议,朕不采取······”

赵煦指着案上奏疏,安静道:“太后上疏劝谏朕······罢了,梁从政,你念给诸卿听。”

林希持奏站在殿内,声音铿锵,情感激昂,谏尊崇朱太妃为太后,以正礼法,彰显正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嫡母既在,天然符合礼法,顺乎民气。《易经》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陛下若听谗言尊崇太妃,则是轻渎礼法······”​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