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愿坐在榻上,这还是褚六第一次递出去这么多动静,密密麻麻写了四五张纸。
虎魄也不晓得,点头道:“褚大哥没说。”
王珣用过早膳后,便仓猝出府往府衙去了。
本来受灾的不止是青州,全部西北本年都大旱,而青州城的粮仓,除了王珣统领的那一处,另有两处,此中一处是为战事筹办的,等闲不动,另一处,则是要调往其他各处的赈灾粮食。
倒是虎魄不满道:“目没法纪,在城中还纵马而行。”
出事的该当是其他两处粮仓,怕被人发明,便调用了三娘舅统领的这一处。
刺史大人上前,朝着李宴辞施礼,道:“郡王一起上定是辛苦了,下官筹办些酒菜……”
李宴辞骑着马直接往城北而去,身后的一世人也紧随厥后,马蹄声纷沓而来,似是要将这青州城踏破。
李宴辞抬眼扫过一众官员,各个收整安妥,涓滴没有一丝不整,与城外那些哀鸿们截然相反。
“已经连夜将一些老弱妇孺放进城中,就安排在城北。”王珣说道,“也已经让城中富户搭了粥棚,本日我们府上也要搭。”
说完以后,见蜜斯目不转睛的盯着刚畴昔的那一行人,一脸的不解。
王氏晓得再争论下去,崔氏也未见的同意,直接便跟着管事一道出门,回身对崔氏道:“三嫂为我好,我晓得,只是我心疼晰哥儿,三嫂就只当是我这个当姑母的一番情意吧。”
与此同时,一行人马从青州东门进城。
特别是为首的男人,年事不大,可周身披发的阴寒气味,更是让在场的官员心底一凛。
王氏却对峙道:“晰哥儿还小,我传闻流民中好些都得了病,三嫂还是待在府中吧。”
崔氏则是叮咛管家下人们,筹办搭粥棚需求的东西。
一时候,苏愿竟不晓得此人来得是不是及时了,对于哀鸿来讲,天然是功德,朝廷得知后,定会正视此事,可对于三娘舅来讲,一定是功德。
昨日进城后,苏愿便让褚六去城中探听动静,不拘大小,甚么动静都不要放过。
大家都说小姑子难相处,可崔氏和王氏却相处得非常调和,这么多年,从未红过脸。
幸亏此次出门,将褚六也一并带来了,褚六在刺探动静上,很有一套。
“没事,我又不去城北,只上街逛逛,母亲晓得了,也不会说甚么的。”苏愿已经做了决定,派人往崔氏那边递了动静,人已经走到了府门前。
“这就是东平郡王啊。”身后传来低低的惊呼之声。
“夫人临出门前,叮咛不让蜜斯出府的。”绿蘅有些难堪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