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爱卿,你先去云台。”崇祯叮咛道。
“甚么!竟有此事!”崇祯又惊又怒。
陆延手捧笏板,跟在鸿胪寺官身后,朝着金銮殿走去。
崇祯定眼一看,惊得站了起来。
本来明朝的驿站轨制是非常严格和标准的。
“袁大人的战略虽好,然大明国库空虚,实在没法支撑耐久作战。”
除了用于军情与公文通报以外,官员需求仰仗驿符,驿站才会欢迎。
脑海里影象一幕幕闪过。
崇祯死死盯着陆延。
皇极殿四周旗幡飘零,日光炽烈,紫禁城的琉璃瓦烁烁发光。
“状元郎客气了。”鸿胪寺官态度非常靠近。
现在国库能够说是一穷二白,而这些文官竟然还在中饱私囊!
“陆延!”
“宣第一甲第一名,陆延觐见。”
崇祯眉头深深拧了起来,他是个抠门的,统统都向朱元璋学习。
此人腰圆背厚、面阔口方、直鼻权腮、边幅魁伟,仿佛有些眼熟。
“你不过十七岁罢了,不通兵事,安敢言一年平辽?”崇祯道。
“大胆!”王承恩喝道,“金殿之上,岂容你猖獗!”
崇祯的目光死死盯着陆延:“朕问你,何为穿越者?”
“本日每马加至百余金,每夫一名加至三五十金。民生安得不蹙,国计安得不穷。”
“庇护皇上!”王承恩挡在天子面前。
“奏疏上言,张居正为相时,最严公器私用,当时每马一匹,草料仅二十八金,每夫一名工食仅七两二钱。”
鸿胪寺官引领着陆延来到丹陛前,停下了脚步。
“黄口小儿,安敢妄言误国!”
陆延悄悄握紧拳头,心像是将近跳出胸膛。
寺人正要宣榜眼觐见,陆延赶紧双手高举一本书册道:“陛下,臣呕心沥血十余年,终究成书,献于陛下,可一年平辽!”
孟绍虞将金榜缓缓展开,对着丹陛下的百官,众进士念叨:“崇祯元年戊辰科殿试一甲第一名.........“
陆延朗声道:“大明朝鼎祚至今已有二百六十载,内忧内乱,已近倾颓,我乃是报命而生之人。”
“我晓得,陛命令工科给事中刘安行大人巡查太仓银库。而他将很快便会查出,官员预付官俸之弊,积侵国库三十六万两之巨。”
袁崇焕看着陆延的身影,只能退出大殿。
“不晓得状元郎又有何功劳?你如此急功冒进,怕是要损兵折将,这才是大大倒霉于国朝!”
大明朝本就穷了,那里承担得起。
礼部尚书孟绍虞从一旁寺人手里捧过金榜,大声道:“戊辰年四月癸巳,礼部尚书臣孟绍虞于皇极门外,奏为科发难,会试天下举人取中三百五十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