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从各地收来货色出给海盗,也吃下海盗送来的走黑货色,或是贼赃。
元朝曾三次大范围构筑海塘,前两次用的是“石囤木柜”旧法,后一次用的是“纵横错置”的叠石法,打桩很深,塘根本比较稳固,在海塘工程技术上又进步了一步。
买货无牙,谓之假货。
陆延不由点头,汪汝谦倒是个痴情之人,都已经五十岁的人了,还这么风风火火的。
“我筹办在杭州、华亭设立平准仓,外洋运回粮食由平准仓。而海商运回必然命额的粮食,可减免赋税。”
五代期间,吴越王钱镠在临安侯潮通江门外筑海塘,“潮流日夜冲激,版筑不就,命强弩数百,以射潮头”。这类版筑的土海塘,经不起强大海潮的日夜打击,常常没法胜利,是以有“强弩数百,以射潮头”的传说。
至于海潮决溃堤岸,漂没庐舍,破坏农田,淹毙人畜的事件就更多了。
钱塘江海塘始筑于秦,盐官一带重筑,称捍海塘。原为土塘。后历代都有构筑。
但在设在此的牙行,十之八九,都是为海盗办事。
钱镠又想了个别例,制成竹笼,中实巨石,再打木桩护牢。这类“石囤木柜”筑成的海塘,比版筑的堅固多了。
汪汝谦第二天仓促地就坐船赶往福建,只是派人将信送给陆延。
“甚么!”董承诏大吃一惊。
陆延道:“陛下与诸多阁臣已经定下了章程,海关税收,户部得五成,处所留三成,剩下两成入内帑。”
陆延道:“我欲要港口设立官牙,由杭州府派属官统领,卫所官兵坐镇。官牙固然也做牙行买卖,但主责是利用监督之权,不得令犯禁物品出海。”
这在当时的技术程度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发明,现在构筑海塘,也仍然采纳这类体例。
“现在各地多有水水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董承诏听了大喜,如果遵循泉州月港的端方,那便是户部得五成,内帑得五成,处所是一毛都留不下。当然,处所贪污截留,虚报瞒报的不在此列。
到了宋朝期间,海塘开端用巨石砌成,使海塘工程又进一步向宿世长了。王安石做鄞县知县之时,他为了増强海塘的坚毅性,发明了“坡陀法”,用巨石筑成梯形,向海的一面倾斜,能减轻海潮的打击力量。这类体例长处是合适科学道理,收到必然实际结果;缺点是石势倾斜,年代一久,还是不免倾圮。
永乐九年,海潮冲溃海宁县堤岸,民流者六千七百余户,沦田一千九百余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