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边吃着饭,内心一向揣摩着,深思了很多,听来的还是英子给她说的:英子府城挣了的人为,结婚前就都给了家里,填了一部分嫁奁,剩下的说是孝敬她爹和她爷奶,也有很多。
透过炕上的窗户,院子人来人往、嬉笑打闹看得非常逼真。小孩子们蹦蹦跳跳的在房前院里捡遗漏的小鞭,偶尔拾到一个的娃子,就立马眉开眼笑,拿在手里,原地蹦几个高,然后颠颠的找来火苗。一手捂着耳朵,一手谨慎的拿着小鞭靠近,点着以后猛的一扔,老远,然后听着‘啪’的一声响。
这堂课是她有史以来上的最当真的几堂课之一,好长时候没听先生讲学,特别亲热,非常记念,眼下悄悄的坐在最后边,听着一字一句讲的当真,博古通今的学问,出口成章的文采,是越听越喜好。
英子和来福的婚事办的也是风景和面子,算是村庄里这几年纪得上了。彩礼、肩舆、席面、道贺的人、请的鼓乐、糕点和茶酒,都是在村庄里不常见的。
头发也要换,照着铜镜,拿出她爹给打的桃木梳子,尝尝巴巴的梳了个发髻。
不知那里弄来的梅花,先生院子四周,特别是书院四周,一下种了很多,这个她倒是不晓得,许是梁时行在的时候,一起筹措的。
深思深思着,不知不觉时候就畴昔了,终究吃完撤桌子了。
一起走一起看,倒是表情也跟着放松很多,安静下来以后对去书院听课,就没有方才一开端那会感觉好笑了,多了些慎重的意味。
客岁府城收了两个蜜斯妹做学徒,跟着大花和英子也学了很多。两人年纪不大,大的刚十岁,小的也就七八岁的。贫苦人家的孩子,避祸熬来的,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只姐妹俩乞食过日子,事情是芸娘念叨的,说是两个孩子要没个落脚的处所,又是女人家,怕是日子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