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一群蠢货,没救了,等死吧![第2页/共3页]

“如何能说强征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都他娘的做到这般境地了,还说甚么教养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还扯甚么应当效两汉之广大,唐、宋之忠诚?

朱标呵的嘲笑一声,嘴角挂起一抹讽刺之色:“归去耕读传家也好,去书院里招聘教书先生也罢,都由得他们。”

李善长感觉还不如答应各个衙门自行招募人手,毕竟另有御史台盯着。

答案偏离了试题的本身也就算了,毕竟这五道题本来也不是传统的策论,考生们不适应也算普通。

但是从第二道题的后半部分开始,很多考生给出的答案就开端跑偏。

一群蠢货。

“这些人不过就是想着再让朝廷给他们优抚。”

第二道题的后半部分再加上第3、4、五道题,大部分考生的答案竟然出奇的分歧。

“且一免就是三年。”

“善长兄,青田先生,你们感觉如何样?”

等死吧!

但是传了几百年的科举轨制,真的要废?

但是在持续看了几份考生的答卷以后,朱天子又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受。

“如此一来,就会有很多读书人当不上官,也没有当官的机遇。”

官老爷们所保举的人,必定都是他们熟谙或者以为比较不错的人。

朱天子面前一亮,转而又将目光投向了李善长和刘伯温。

前面一共三道送分题,此中第一道题都还答得有模有样,第二道题的前半部分也大差不差。

说得简朴直白一些就是官老爷们能够保举他们以为有学问的人当官。

说白了,察举制这个玩意儿废了也就废了,毕竟察举制的弊端就在那边摆着。

合法李善长和刘伯温暗自腹诽时,朱天子却已经翻出了宁阳县和高丽生员的答卷。

以是,朱标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答案已经是明摆着的。

核心机惟就是现在的大明正处于力役过烦,赋敛过厚,教养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的阶段,应当以“君子心、端风教”为主,朱天子应当效两汉之广大,唐、宋之忠诚。

李善长和刘伯温相互对视一眼,随后便一起摇了点头。

但是选出来的这些生员们满脑筋都是效两汉之广大,就差直接说再搞包税制,这些人还能算是“才”吗?

神采阴晴不定的把诸多答卷都看过以后,朱天子俄然长叹一声道:“善长兄,青田先生,你们说,这科举另有办下去的需求吗?”

这不是明晃晃的在挑衅朱天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