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浅显百姓来讲,军功是很悠远的东西,一场战役下来,浅显兵士尸横枕籍埋骨疆场,军功却只能成绩那些初级将领们的进身之阶,光荣之路,又与那些大头兵有何干系?

马周与李君羡茫然点头,不能解答。

“一百多了吧?此人神了,刚才阿谁引体向上,就做了一百多。”

这人间引领潮流的是读书人,而最易遭到鼓励的,还是读书人。

这是实言,固然听上去令人非常不爽……

心说“百骑司”这般煞气,那也不能怪我呀!

“哈哈,兄长公然豪气干云光亮磊落,能与兄长订交,乃是小弟之福分!自该守望互助,一起闯下一番功业!走,我们同去!”

人群像是被平分的潮流普通,自中间闪出一条通道,李君羡挡在李二陛下身前,李二陛下背负双手跟在后边,看着惶恐闪避的人群,低声哼了一声,道:“李将军当真好威风,好煞气!”

两人相视大笑,把臂一同前去报名点。

“怀德兄,幸会幸会!”

大营门口,两个青山纶巾的少年墨客走了个见面,纷繁欣喜的打着号召。

李君羡内心一跳,脑门儿汗都出来了……

与无数妄图军饷免除赋役前去右屯营参军的丁壮相对应的,便是数之不尽的读书人……巍巍中原,赫赫大唐,真是吾辈投身军旅建功立业之时,怎能任凭这副身躯销蚀在和顺乡,安乐窝,做一只承平犬?

“同去,同去!”

万一招惹了这虎伥人,那必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李君羡道:“喏!”

但是现在,这些墨客一个个满脸镇静又是如何回事?

“好男不从戎,好铁不打钉”,即使大唐崇尚军功,武将的职位极高,官方也将参军的健儿视为乡里的高傲,但绝非大家都奋勇参军把为国捐躯视为至高无上的光荣。

“娘咧!做了多少个了?”

杜甫的《兵车行》大抵还得一百年才气写得出来,但事理倒是相通的,盛唐之时百姓参军尚且如此艰苦,更何况是百废将兴的初唐年间?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一旁的李二陛下听的清清楚楚,威威蹙眉。

俄然一阵惊呼从大校场中传来。

从古至今,向来没有读书人情愿去当一个随时随地都能阵亡疆场的大头兵……

房俊这些惊天动地的诗词一经面世,便将大唐的读书人骨子里包含的中原灵魂完整激起!

*****

谁不晓得“百骑司”乃是天子的虎伥鹰犬?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