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2章 降阶恭迎[第2页/共4页]

*****

实则上古以来,“万岁”之词不断于史册,屡有呈现。《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记》记,蔺相如奉和氏之壁人秦,“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摆布,摆布皆呼万岁”。可见此时的“万岁”,只是一种喝彩语。这一期间,“万岁”另有另一种意义,即作为“死”的讳称。如《战国策·楚策》载,楚王游云梦,仰天而笑日:“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与乐此矣?”《史记·高祖本纪》:“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灵魂犹乐思沛。”

李二陛下不语,却淡淡的瞥了李元景一眼。

及至汉武帝这位霸断气伦的天子即位为帝,其登华山,“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册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十五年后,汉武帝又称本身“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自此,“万岁”成为天子的公用称呼。

尉迟恭当即拥戴:“卢国公所言甚是。”

秦始皇“天子”之发源,汉武帝“万岁”之起始,这两位代表了汉家丰功伟绩之巨大帝王对于中原民族影响之深远,由这两个贯穿史乘之称呼,便可见一斑……

重中之重,唯有是否敕封皇族后辈为新罗之王……

程咬金大嗓门道:“开疆拓土,乃是不世之功劳,新罗内附,如果不能由大唐敕封皇族后辈为新罗之王,这份功劳不免打个扣头。何况人家新罗女王亲身上门,甘心为质,我们焉能寒了人家这份心?依某看来,就在陛下诸子当中,择取一名睿智刻薄者,敕封为新罗之王,为大唐社稷屏藩一方。”

“万岁”一词,后代多有曲解。

以是他们两个已然盘算了主张,不管如何,当一个温馨的旁观者就好,任何决定,既不反对,更不同意,天子咋说就咋办,认准一条路跟着天子走,既不去平白获咎人,更不会背负甚么任务……

当然,宴会以后,小范围以内的商讨,还是必必要有的……

太子李承乾指导着一众新罗王族、官员,沿着玉阶拾阶而上,到达李二陛上面前。

实际上,这便是天子隐晦的表达了意义——自今而后,善德女王便居住在长安,不得返回新罗。

此乃开疆拓土之丰功伟绩,青史之上必定笔墨浓厚,恰逢盛事,这些大臣免不得在史乘之上留下只言片语,对于名声重逾生命的这些人来讲,如何能够回绝?

当然,那等松散之事,亦非这等宴会场合上应当议论的,稍候会择取良辰谷旦,进积德德女王敬献国书玉玺、要求内附的正式典礼,再以后,才会由大朝构和议新罗之要求。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