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运气被别人攥在手里的感受,非常不美好……
固然说时移世易,但是这般完整窜改政治偏向,却也是极其少有的。
恐怕早已泯没在时候的长河当中,成为史乘之上的一个个标记、一段段笔墨,往昔的显赫繁华,兴异国灭一国的霸气,只能任凭先人瞻仰凭吊,口口传说……
唯有房俊撩起眼皮看了看面庞凝肃的李元景,遐想到这位今后谋反得逞的行动,猜出了他的企图。
未等他出言反对,那边萧瑀已然点头拥戴,道:“房驸马之谏言,老臣觉得可行。荆王殿下脾气慎重,睿智宽和,既是先帝之血脉,又深受陛下信赖,继任新罗之王位,代天子牧守一方、屏藩辽东,实在是再稳妥不过的人选。”
但是自家的好处与皇权相抵触,如果皇权一家独大,世家门阀们赖以传承的好处就会收到侵害。
内心揣摩一番,感觉这实在是个功德儿,或许,略加操纵的话,能够给李恪来一个助攻……
吃错药了?
谁不想跟天子搞好干系?
话音刚落,李元景差点拍案而起,破口痛骂!
李元景也很无法啊!
还是果断抵抗,严守底线?
房玄龄出身于山东世家,却又能自山东世家的个人当中脱颖而出、自主流派,将自家的好处与李二陛下紧紧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能够说,只要李二陛下在位,房家便是大唐最大的门阀!
相反,世家门阀却依托本身在朝廷里培植的羽翼,一代两代、十代八代的持续下去,不竭的与皇权相抗争,确保家属之好处。
而世家门阀呢?
逼不得已,只能赤膊上阵了……
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即使尽皆兵权在握、统兵一方,亦遭到李二陛下之信重,但是于朝堂之上,却没有多少发声的分量。
很多大臣非常惊奇的瞅了一眼李元景,夙来低调灵巧的荆王殿下,怎地竟然有勇气敢辩驳天子的意志?
科举改制,诸多门阀世家已然做了让步,征收商税,又让了一步,在李二陛下凌厉霸道的气势之下,世家门阀已然一退再退,那么,封建新罗这件事情,是否要持续让步?
而天底下的世家门阀,在天子发愤打压之下,有没有能够挺过两代天子数十年的时候?
到了阿谁时候,房家或许已经没有房玄龄、房俊父子的显赫权益,但祖辈余荫犹在,只要子孙不是过分不肖,繁华繁华可与国同休。期间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出类拔萃的子孙,家属复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