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7章 众矢之的[第3页/共4页]

“末将两只眼睛都见到,两只耳朵都听到!”

越是弹劾当朝大员,便越是能够显现不畏强权的刚正风骨,而最好的弹劾工具,则是那些身份高贵天潢贵胄的皇族后辈,比如霍王。

摇了点头,马周亲身来到一侧的签押房,见到了霍王李元轨、右屯卫校尉高侃,以及春明门守城校尉赵孝祖。

李元轨正欲辩白,俄然有京兆府的官吏自门口快步而入,向马周见礼道:“府尹,宫里来了内侍,传召陛下旨意,命霍王殿下当即进宫……”

何为“御史”?

能够说,只要御史台想要搞谁,都会当即拿出丰富的黑质料……

案件的过程并不庞大,但是当马周听到高侃言及霍王与其亲卫意欲毁尸灭迹,便蹙起眉头。

御史台乃是朝廷的监察部分,平素各种渠道送来的揭露、揭露、乃至告状的质料,车载斗量,不成计数。为免如此之多的质料稠浊不堪难以检索,御史台有专门官吏对其停止归总分类。

“喏!”

古往今来,又有哪个官员能够做到廉洁如水、两袖清风的同时,还夺目强干、毫不出错?

再是大奸大恶之辈,亦要保护本身的名声。

但是自古以来,御史倒是一个极其清贵的职位,无数官员趋之若鹜,要么视之为表现抱负清除朝堂之岗亭,要么视之为夯实根底交朋友脉的晋身之阶。

御史们不管这个。

“可有以往告发、揭露霍王的质料?”

不过碍于当初御史们被房俊折腾得狠了,导致天子颁下旨意,“传闻奏事”亦要有个限度,传闻访知以后,亦要对事情做一个体味,确认确有此事,方可上奏天子、建议弹劾。

先把对方的名声搞臭,再来论事情的对错……

“天然是有的,不过大多皆是霍王就藩之前,在长安横行犯警的质料,前去徐州就藩以后,霍王大多潜居府邸,交友体例、儒者,平日清谈,重视摄生,几步插手民政,亦不豪侈荒靡,不管徐州宦海亦或是官方,名誉颇佳。”

很简朴,弹劾!

弹劾霍王这般的皇族后辈,刘洎的经历不要太丰富……

他不是不明白霍王何故出错,究竟上皇族后辈不肖者众,整日里耀武扬威横行犯警,闯出来的祸事不知凡几,长安作为京畿之地、天子脚下,京兆府常日里诉讼案件连累最多的便是皇族后辈。

还牵涉出春明门的守城兵卒……难不成昨夜霍王意欲打击春明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