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东征之事,恐怕现在早已经雄师出动戒严关中,“百骑司”逻骑尽出,对以长孙家为首的关陇贵族施以雷霆打击。
而实际上,倒是在敲打他不要对房俊逼迫太过,你长孙无忌是功臣,人家房俊也是功臣。你如果当真将房俊施以暗害,不顾朝廷面子,不管国法法规,不守人臣底线,那你也别怪朕下狠手,如有一日不得善终,勿怪朕言之不预!
自从与房俊在御书房中产生抵触,当然李二陛下始终未曾说出让长孙无忌伴同东征之话语,但是朝中高低却皆知此乃必行之事,为了在御驾亲征以后稳定长安局势,唯有将长孙无忌调离长安。
李二陛下当然不会去计算长孙无忌话语当中的弊端,好听话儿谁不会说、谁不爱听呢?
东征未开,帝国高低为之筹办两年,耗花赋税无数,百万雄师陈兵辽东,这等当口一旦京畿之地产活泼荡,乃至朝廷的权力布局天翻地覆,所激发的连锁反应足以使得辽东雄师军心崩溃、士气低迷。
李二陛下放动手里的茶杯,起家上前一步,俯身扶住长孙无忌的双肩,情真意切道:“辅机何故这般妄自陋劣?当年你与我西出大散关,浅水原恶战薛仁杲,虎牢关下三千破十万,一战而定大唐江山,玄武门下,更是披坚执锐并肩作战,方能有本日之繁华繁华。现在东征之战更是朕平生光荣之顶峰,爱卿岂能弃我而去,任我单独一人提刀上阵,孤身奋战?”
即便发挥开来,略微碰到变故,无人精确瞻望局势予以应对的环境下,亦有能够功亏一篑。
而失利的代价……不堪假想。
长孙无忌算准了李二陛下不会在东征的当口大动兵戈。
李二陛下闻言,脸上绽放出欣喜的浅笑,旋即用力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将他扶起,豪气干云道:“好!你我君臣便自玄武门后再一次并肩联袂,一鼓荡平高句丽,创下千古未有之雄图霸业,名看重史,彪炳史册!”
当即以首顿地,涕泗横流,哽咽道:“陛下隆恩,老臣何故为报?若陛下不嫌臣老迈,愿侍立御前,以孝犬马之劳,即使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待到东征以后,再一一清理不迟……
帝王之术,煌煌正正,又岂是诡计算计便可抵挡?
明面上是在奉告他,朕对你几次三番对抗皇权尽皆网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