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沉默不语,除却所谓的“军神”李靖以外,公认李绩的计谋素养朝中无人能及,连他都说出“结果堪虞”如许的话,可见房俊及其右屯卫凶多吉少。
因为他的畏敌怯战,导致了房俊不得不带领半支右屯卫出镇河西,应战兵强马壮的吐谷浑。
如果雄师势如破竹,一起攻城拔寨直至攻陷平穰城覆亡高句丽,那么朝中局势、天下形必将定烈火烹油、鲜花招锦,大家称道李二陛下之功劳,心甘甘心做一个大唐子民。
但是一旦东征失利,不但仅是他成为“千古一帝”的志向成为妄图,声望折损难以服众,冲突反噬之下所产生的狠恶反应,即便是他也难以完整掌控。
外头传来脚步声,李二陛下昂首看去,便见到李绩脚步仓促的撩开门帘走出去,来到他面前,将手里一份奏折双手递上,说道:“陛下,太子殿下命人送抵的奏折,请陛下过目。”
“喏!”
东征代表着各个世家门阀的好处,如果以海军主攻,那么即便覆亡高句丽,功劳又算谁的?这是世家门阀绝对不能接管的。
更加不能接管的是一旦房俊败北,河西、陇右一带无险可持,吐谷浑能够长驱而入直抵关中,如果再破关而入,那么大唐帝国的统治核心将会蒙受战乱苛虐,当然不至于亡国,但是从贞观初年开端君臣一心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才创下的大好局面,将会毁于一旦。
大唐立国亦不太短短二十余年,另有太多民气存前隋,隋炀帝当然倒行逆施、好大喜功,一手断送了大隋江山,可还是有很多忠心的拥趸。眼下当然摄于大唐之威势不得不昂首称臣做一个“顺民”,可一旦局势有变,这些人会抢先恐后的跳出来,颠覆大唐之统治。
“鸣金出兵,各部回营清算,明日一早,不吝代价攻陷安市城!此城不破,毫不出兵!”
……
李二陛下深知此次东征之首要,他将处理大唐内部统统冲突的契机放在覆亡高句丽之上,如许一种内部冲突通过战役手腕于内部化解的做法,古往今来,屡试不爽。
众将轰然应喏。
但是柴哲威竟然“刚好”抱病,卧床不起,没法率军西征……
当年剿除吐谷浑一战,他亦曾参与,清楚吐谷浑刁悍的战力。他这么说实在是为了减缓李二陛下的担忧,究竟上他以为就算右屯卫齐编满员的出战,也唯有败亡一途。
莫非房俊本身不清楚这一点么?绝无能够。在李二陛下印象中,房俊此人小弊端一堆,但是向来就没有“高傲自大”“刚愎自用”如许的成规。他明白带领半支右屯卫出镇河西底子就是以卵击石,却决然决然,毫不撤退的主动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