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么国法军纪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唯有这般放纵尽情,才气激起心中的凶恶之性,保持畅旺的士气。如果以军规军纪予以束缚,反而束手束脚不知所措,必定士气低迷。
听到长孙无忌问起阴弘智,身边的关陇后辈尽皆懵然,这位竟然将主张打到齐王身上?
不过转念一想,李二陛下的三位嫡子当中,李承乾身为太子,乃是此次“兵谏”之目标,关陇门阀急欲除之而后快,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则宁死不肯坐上储君之位。若想达成兵谏之目标,并且理所该当的废黜东宫,将江南士族、山东世家尽皆死死压抑乃至驱除朝堂,那就只能在李二陛下庶子当中择选一人,秉承大位。
“回赵国公,阴弘智乃是齐王府长史,平素都在齐王府内。”
且让这些人放纵一回,待到大局抵定以后,再抓一批彻夜残杀百姓、尽情掳掠者,推到城门以外枭首示众,给城中百姓商贾一个交代。
但是别忘了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李承乾啧啧嘴,无法道:“于师稍安勿躁,此事断不成如此。”
总要将此番兵谏之启事坐实才行,不然关陇门阀将尽皆成为背叛……
内心不由有些唏嘘,于志宁也好,张玄素也罢,他的这些教员皆乃当世大儒、品德表率,为人朴重显赫天下。但是朝堂之上,讲究乃是勾心斗角、诡计狡计,越是朴重越是遭人算计,越是亏损。
正因“高陵于氏”庞大的汗青启事,汉人不明究竟,视其为鲜卑姓氏,而鲜卑人则辨别他们的汉人血缘,始终存在隔阂,使得“高陵于氏”经常两端受气,里外不是人……
只要柴哲威尚未背叛,朝廷便不能以“诱捕”之手腕去对待,不然让那些尚在张望的各方权势如何设法?朝廷正朔,天然要堂堂正正,如果依托诡计伎俩,那又与叛军何异?
只不过叛军虽众,但到底非是接管过正规练习的军队,相互贫乏共同,且兵员良莠不齐,有人奋勇抢先悍不畏死,亦有人浑水摸鱼不肯着力,看似进宫轰轰烈烈,实则对于城上的东宫六率并未形成本色的威胁,皇城还是固若金汤。
“喏!”
当即有人骑上快马,先行一步前去齐王府,长孙无忌则坐上马车跟从在后。
……
一旁一向闷声不语的萧瑀感喟道:“太子殿下的确占有了正朔大义,可一旦晋王在叛军的支撑之下站出来,必将阵容陡盛,那些尚在张望的各方权势,怕是趋之若鹜。此消彼长,局势极其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