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都是乌合之众,很多兵卒乃至年逾五旬、老弱不堪,可好歹人数放在这里,行进之间亦是乌乌泱泱连缀数里,看上去很有气势,只要不真刀真枪的兵戈,还是很能唬人的。
“房家姻亲”这个招牌便是钱、便是权。
可即便如此,文水武氏与房家的姻亲却不假,当然武媚娘未曾包庇娘家,但是外头那些人却不知此中究竟,只要打着房俊的灯号,几近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更别说另有英国公李绩驻兵潼关虎视眈眈……局势早已今非昔比。
武元忠蹙眉不语。
何其蠢也……
武希玄酒酣耳热,闻言心生不满,仗着酒劲儿不悦道:“三叔说得好听,可族中谁不晓得三叔的心机?您不就是希冀着房二那厮能够汲引您一下,是您进入东宫六率或者十六卫么?呵呵,天真!”
族中当然有人是以不平,却毕竟无人插手。
长孙无忌乃至是以颁布书牍,予以嘉奖……
武元忠对此嗤之以鼻,若说之前关陇起事之初不以为东宫有逆转战局之才气也就罢了,毕竟当时关陇阵容汹汹守势如潮,全面占有上风,东宫随时都能够颠覆。
武元忠一手抓起家边的兜鍪戴在头上,另一手拿起放在床头的横刀,一个箭步便冲出营帐。
但是大伯身为家主,在族中一言九鼎,无人能够对抗,固然认命武元忠成为这支杂牌军的统帅,却还要派嫡孙武希玄担负副将、实则监督,这令武元忠分外不满……
而后,房俊麾下海军攻略安南,传闻占有了几处港口,与安南人互市赚得盆满钵满,武媚娘遂将其几位兄长连同百口都给送到安南,这令族中甚是不爽。一窝子白眼狼啊,现在靠上了房俊这么一个当朝权贵,只向着本身兄弟纳福,却全然不顾族中父老,实在是过分……
武希玄兀自喋喋不休,一脸不屑的模样:“祖父天然也晓得三叔你的定见,但他说了,你算的帐不对。我们文水武氏的确算不上世家大族,气力也有限,即使关陇得胜,我们也捞不到甚么好处,一旦东宫得胜,我们更是里外不是人……可题目在于,东宫有能够得胜么?绝无能够!只要东宫覆亡,房俊必定跟着惨遭非命,妻妾后代也难以幸免,你那些算计另有甚么用?我们现在出兵,为的实在不是在关陇手里讨甚么好处,而是为了与房俊划清边界,待到战后,没人会清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