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毕竟是帝国正朔,李二陛下出征之时又授予监国之权,此番挫败关陇兵变,天然名正言顺执掌朝纲,故而安民布告下发各处里坊,又着令坊卒大声朗读,让诸多不识字的百姓亦能晓得详情,由兵变而带来的发急敏捷安稳。
李承乾问道:“何事?”
中军帐内,太子李承乾居中而坐,萧瑀、岑文本、李靖、房俊、李道宗、李君羡等一干东宫重臣摆列摆布,撤除李靖、马周尚在长安城内访拿关陇勋贵、规复官署职能以外,李承乾的班底尽皆在坐。
帐内世人沉默。
萧瑀点头拥戴道:“越国公此言恰是,关陇起兵谋逆,十恶不赦,殿下切不用心慈手软,当乘胜追击,将其完整毁灭。”
李承乾沉吟未语。
屁的力有未逮!
如此兢兢业业方才培养此等乱世,岂能坐视旁人粉碎?
他难堪的是如果全部关中当真因为父皇驾崩、关陇倾颓而致令民气惶惑、动乱不安,冒然将江南门阀引入朝中,是否会使得关中人士对此冲突,使得局势愈发不成清算?
李君羡面色凝重。
若李二陛下还在,关陇起兵的那一刻起,便会号令天下勤王雄师大肆进入长安,更会严令李积加快速率返回关中,抵定兵变,而不是任由李积拖拖沓拉晃闲逛悠,耗时大半年方才到达潼关,再次按兵不动……
他天然听得懂萧瑀的潜台词,对于江南后辈入朝并不架空。究竟上,恰是因为萧瑀的大力搀扶,危难时候不离不弃,这才稳定了东宫文官的情感,没有因为叛军兵临城下而导致文官体系完整崩溃,这份功劳较之房俊的力挽狂澜亦是不遑多让。
而这股暗潮之发源,便是一向传播于军伍、贩子之间有关于李二陛下已经驾崩的流言……
这些人不但与关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更执掌着关陇上高低下的权力,岂是一向文书便能剥夺?
一样的事理,若陛下仍在,即便关陇起兵诡计废黜太子,但陛下又怎能任由东宫以背叛之名将数百关陇勋贵、上前嫡派后辈一一抓捕?那可都是当年跟随陛下打天下的功臣,百姓们能够恨其为一己之私导致全部关中陷于水深炽热故而冷眼旁观,但陛下怎会任由东宫斩断他的羽翼?
长安城内的关陇军队皆被清除,“百骑司”再度把握城表里动静,李君羡忝陪末座,正向太子以及诸人汇报城内幕形。
这股澎湃湍急的潜流在长安表里、朝野高低不竭酝酿、积储,大要看上去仿佛风平浪静,实则暗潮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