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仁和”?
他也晓得不能空口说口语,可今时本日这般地步,除了许下无处好处以外,又能做甚么呢?
李治忙问:“房俊去寻薛万彻所为何事?这两人友情莫逆,万一薛万彻被其压服,郡公此行前功尽弃。”
太子祭奠宗庙、昭告天下,即天子位,年号“仁和”……
“启禀殿下,末将已经见过薛万彻,向其传达了殿下信赖重用之意,并且提及成绩大业以后封赏建国、子孙罔替,薛万彻情愿服从于殿下。”
两人重新落座,李治问道:“非是本王不信郡公,但兹事体大,不能忽视,那薛万彻固然口头表达忠心,却不知可否临时变卦?”
对于这一幕,李治欣喜道:“老公公不必多心,似这等武勋最是瞧不起寺人,只要你诚恳任事,本王必定保你善始善终。”
伸手拿起长安送来的那封信,先眼看火漆确认无误,这才取出小刀裁开信封,取出信纸,仔细心细的看了起来。
本觉得若能压服薛万彻,使其横渡渭水直抵玄武门,引得东宫六率回援救济,潼关这边才气减少压力,从而号令那些态度不果断的十六卫大将军从旁襄助,大肆反攻。
丘行恭笑道:“殿下放心,薛万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有眼线报备,其与房俊相见所谈的每一句话都没题目,明显也是为了稳住房俊,薛万彻投奔殿下之意,确实无疑。”
若当真有仁心,在明知父皇决意决意易储的环境下为何不干脆让出储位,反而占有名分大义窃据皇位,对一众兄弟毒害打压?
不过能够压服薛万彻呼应,已经算是当下困局当中一抹亮色。
若真是以和为贵,为何非得逼着本身不得不逃出太极宫,聚军队于潼关以图保命?
丘行恭道:“殿下有此担忧实在普通,不过却大可不必。末将也有此等担忧,以是不但派人留在薛万彻身边作为两方联络之用,更拉拢其帐下一个关陇出身的副将,能够对薛万彻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末将分开其驻地,迎头差点与房俊撞上,未免被对方看破我前去游说薛万彻,故而避之不见,一起奔逃,所幸对方追逐一阵便放弃。而后末将并未第一时候返回,而是等着放在薛万彻身边的人送来动静,才敢返回觐见殿下。”
不过李治还是点点头:“眼下关中各地驻军都作壁上观,我们集结十余万兵马,完整有搏命一战的能够……当然,存亡契机还是在于宇文士及。”
李治点头,道:“让他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