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兵校尉卫鹰从外头快步而入,也顾不得权万纪在场,将一封信笺呈递给房俊:“这是大郎自倭国送来的急信,由海军兵卒护送,日夜兼程未曾停歇,同业的另有几个在倭国参与刺杀大郎的人犯……”
房俊点点头,以是吴王李恪是个聪明人,给儿子取名为“仁”,与李承乾的年号“仁和”遥相照应,表达其虔诚、臣服之意,李承乾天然心生欢乐,谁如果想要诽谤二者,殊为不易。
花厅以内,酒过三巡,权万纪捋着斑白的髯毛,感概道:“当初吴王殿下去往新罗,可谓百废待兴、夙兴夜寐,老夫固然忝为长史,实则于政务一道并不善于,面对其国疲敝、民不聊生,当真束手无策。幸亏吴王殿下得越国公之提示,先行改组新罗政权体系,一应架构、官职皆遵循大唐轨制,这才一点一点捋顺了政务,本来吴王殿下是要老夫担负宰相的,可老夫出了一肚子火爆脾气,那里做得了百官之首?推让不就,终究担负御史中丞。”
房俊穿戴紫袍官服在偏厅一一欢迎,期间板着脸并未几话,予人沉稳严肃之感受,对待这些番邦胡族不能有好神采,也不能讲究甚么仁义品德,唯有以力震慑,才气使其至心慑服。
大朝会上不集会事,不管甚么严峻事项都会在稍后的政事堂里参议,如当初房俊敬献“贞观犁”则是属于“吉祥”之列,这类事是遭到欢迎的,毕竟开年第一天普天同庆,凡是有点眼色的臣子都要“报喜不报忧”,不然触了霉头大师都不爽。
待到酒宴结束,大臣们纷繁告别出宫,房俊也只得一道拜别,想要去看看长乐公主的机遇都没有……
且非论这类担忧是否合适实际,但必定是有的,总有那么一群人不思进取,不想着如何强大己身,只想着架空异己,以为“我本身变强太难了,但是让别人变弱却很轻易”。
此次回京觐见天子的是当年吴王府的长史、今为新罗太子太师御史中丞的权万纪……
再过个几百年这类人也大有人在,乃至因为跟不上外界日新月异的窜改,干脆“闭关锁国”……我只要不与你打仗,我就还是天朝上国,至于你强大与否,与我何干?
不过回府以后另有的忙,本日数十本国使节撤除在太极殿觐见大唐天子以外,此中绝大多数东洋、南洋的使节还要在傍晚前去房府拜见房俊,撤除表达国主的逼真问候以外,还要分外奉上一份丰富的“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