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十六章 帝王尊严[第2页/共4页]

李承乾信心实足。

待到李孝恭辞职拜别,李承乾还是站在画像前久久不动、有些入迷。

全部大唐都要蒲伏在他的脚下,向他无上皇权卑躬屈膝、昂首帖耳,所谓的军机处、政事堂、委员会都要十足砸碎丢进滚滚渭水、挫骨扬灰!

归根究底,这是一场天子为了维系皇权独裁而建议的战役,当李承乾决定为此而战,必将惊天动地、不成遏止,没人有资格劝谏他停止战役,只能被动应战。

李孝恭沉默稍许,躬身道:“陛下真龙天子、天下之主,自当口含天宪、言出法随,谁敢违逆,是为不臣。”

只要活着,他就还是大唐天子。

太宗天子生前,多次在人前赞誉长孙无忌之殊勋,言其当为贞观勋臣之首,并且其最高官职乃三公之“司徒”,当为第1、无可争议,只不过在太宗天子暴卒之时长孙无忌不清不楚,厥后又策动关陇门阀兵变、终究兵败他杀,毁誉参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了帝王庄严而丢了性命,他不为也……

李承乾这才转过身,看了一眼,问道:“令兄如何回话?”

那是甚么样的目光呢?

李承乾点头,温言道:“很好,转告令兄,朕非是鄙吝薄情之辈,待到皇权安定、抵定乾坤,定不吝犒赏,贤昆仲忠于朕、忠于大唐,实乃天下臣属之表率。”

好处的力量是庞大的,在这股力量差遣之下朝局势需求有一个庞大的变故,不让那些埋没着的东西发作出来就会变成更大的祸害,与之比拟,短期内的动乱是能够接受的。

李思暕道:“兄长当年误入歧途、被仇恨蒙蔽双眼,幸得太宗天子之宽宥未曾定罪,并且委以重担,现在又获得陛下之信重交托于保护东宫之重担,发誓忠于陛下、毫不叛变,唯陛下之皇命是从!”

朕乃天子,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皇权当然至高无上,可大唐才是统统人的好处之本。

当年太宗天子在策动玄武门之变之前,曾经入府向他会商局势,以及尽力图夺他的支撑。固然他终究并未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却在幕后帮忙太宗天子稳定宗室做出庞大尽力,他也清楚记得当时太宗天子就是如许一种“不胜利、便成仁”近乎于歇斯底里的眼神。

凌烟阁内,香火环绕,李承乾负手站在堂中仰首看着一幅幅贞观勋臣之画像,指着位列第一的长孙无忌之画像,淡然道:“赵国公于国有功,但晚节不保,朕拟将其自凌烟阁撤出,不知叔王觉得如何?”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