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惊诧。
他才华纵横,大笔一挥,一篇文章一蹴而就,被他挥洒自如,写地畅快淋漓。
贡院很多人,将幸灾乐祸、嘲弄讽刺、充满歹意目光投向杜预。
田洪凤怼道:“这题不是你出的吗?策论策论,不让人家群情,还称地上策论?又当又立,不要滋扰答题!”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朝廷应当将他抓起来,交给有司调查罪行,再明正典刑。”
杜预不管他,径直写道:“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杨雄算盘当然打得贼精,可惜杜预完整不被骗。
“这,这··”杨雄勃然大怒,想要辩驳搜肠刮肚,却一时候想不到该如何辩驳杜预,竟无言以对。
君上为甚么不师法先王之法?不是其法不妙,而是因为先王之法底子不能师法!
你说先王之法不能变动一个字,那好,叨教前人变动先王之法,如何能遵循?
田洪凤大呼:“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预如此高才,痛快痛快,当浮一明白!”
杨雄浑身凛然正气,傲气冲天:“本夫子,既然是大唐文坛魁首、又被皇上太后点位钦差主考,便要弘扬正气、肃除险恶、提拔行动端方、操行朴重、循规蹈矩的人才,贬斥那些哗众取宠、巧舌乱德、沐猴而冠之徒。”
“【上胡为犯警先王之法】?”
这世人,都喜好锦上添花,谁会雪中送炭?何况在杨雄的威压下,这些秀才考生还要考取功名,谁敢与主考官对着干?
杜预讲“反对法先王之法”的第一个来由。
杨雄与田洪凤斗鸡眼,恶狠狠对峙。
杨雄勃然色变,仰天嘲笑:“小小秀才,好大口气!就凭你也配群情先王之法?”
这是破题,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也是杜预的中间思惟。
杜预淡淡写道:“虽人弗损益,犹若不成得而法。东夏之命,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分歧乎古之法者。殊俗之民,有似于此。其所为欲同,其所为欲异。”
这就正面驳斥了杨雄“论今不如述古”“抱残守缺”“不成变动一字”的谬论,无异于劈面打脸。
杨雄吟诵杜预的开首:“上胡犯警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成得而法。”
他实在无言以对。
杨雄惊诧,老脸憋得通红,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连杨雄看了杜预的笔法,都悄悄吃惊,田洪凤更是暗中叫妙。
先王之法,经历了前代而传播下来,有人增益,有人损减,这如何能够师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