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的英魂也感慨万千:“是啊,汗青上不管哪个朝代,昌隆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老是遭殃刻苦。一个朝代鼓起了,必然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给百姓带来庞大的承担和灾害。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役中遭殃的也是群众,带给百姓的都是灾害和磨难。”
“若杜解元做天子,我百姓是否能过上一点幸运日子?”
杜预仿佛浑然未觉,仰天长叹:“兴,百姓苦!”
文渊阁,被轰动。
“诗词频频镇国、传天下,令人头皮发麻。”
借助文气盈天、才华蜃楼,大唐、长安百姓都可将严庄VS杜预的一战,看地清清楚楚,倒吸寒气。
杜预一挥手。
谁知。
“完了,杜解元要倒大霉。”
唯有天子,面无神采,盯着杜预,心中却在悄悄喝采。
裴旻点头苦笑:“贤人谬赞,杜预虽强地逆天,但我也不敢苟同他能比贤人更强。”
荀圣沧海一声笑:“我活了数千年,纵观圣元大陆,列强崛起,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兴衰成败,弹指一挥。所谓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功,也不长;名,也不长。便是君,也唤不该;便是臣,也唤不该。人间胜负之数、功名之分、存亡之际,繁华无常、人生如梦。”
一道才华剑芒,吞吐不定,向严庄斩去。
严庄一跃而起,直取杜预。
安禄山将严庄放在潼关,作为万一攻不下长安的独一退路,可见对严庄的信赖和正视。
杜预不死,他这天子无颜见人。
严庄出身王谢河东严家,自幼读书,三岁可作诗,申明鹊起,被誉为河东神童,更考场对劲,早早由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举人,进而进士,并名列前茅,被选为翰林,入翰林院授修编。
“是啊,我大唐百姓,在乱世时君王要开边流血千里,大兴土木征发劳役,在乱世时更要被唐皇派去平叛,骸骨填沟壑,真是活着难啊。”
严庄一剑刺向杜预。
他又低头感喟:“亡,百姓苦!”
大唐、长安百姓,齐声惊呼。
按说严庄如此年纪悄悄,幼年有为,并前程一片光亮,不该投身背叛安禄山的幕僚,但他极度自大,目空统统,目中无人,对下属和比他优良的翰林嗤之以鼻,在翰林院中混得也每况愈下,垂垂被架空出核心圈,宦途也垂垂暗淡。
最后两句,轰然镇国。
裴十二带着5000唐军,奋勇冲了上去,逢人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