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的肇端尤早于岳麓书院,以方志、政书、科举录、诗文集为主,藏书三十万卷,书阁是二层木质的硬山顶修建,高达三丈,底层面阔、进深六间,前后各有走廊,二层楼梯间外以书厨相隔,表里一个大通间,贯穿前后,并且独树一帜的将五行八卦引入书阁防火之道,书阁前凿有天一池,可蓄水。
两位做事咽了咽口水,那温志谦好凶啊,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带着杀气:“飞鲤,我们要不要把温志谦加上去?”
何承鹏大为打动:“戏剧班能有李师弟插手,必将能够重拾昨日的光辉!”
何承鹏领着李元昊入阁,独自走到二层的第三个隔间,内里摆设着关于戏剧的全数藏书,足足高出李元昊和何承鹏半头儿。
“何师兄身处南梁朱门,为何会来岳麓书院读书,而不是就近挑选贤人书院?”李元昊漫不经心的问道。
九龙阁不准外人进入,即便是大儒南怀仁、大学士索碧隆等身份高贵的朝廷大臣,要进阁也不易,需在礼部登记记录,但是天一阁限定极少,不但答应教习先生随便进入借阅册本,并且门生也能够进入,每年贤人书院三院长孔希堂来岳麓书院,总会入阁一日,博览群书,孔三院长曾感慨:“此一日是人生最清闲。”
来到天一阁前,李元昊昂首望了望这一间和太安城九龙阁齐名的藏书楼,不由得感慨万千,九龙阁是朝廷藏书楼,在藏书拔取方面有考量讲究,藏书保存的服从大于浏览观光,修建特性宏伟气度,而天一阁作为岳麓书院的藏书楼,无所不包,即便是四个朝廷的禁书也能在天一阁找到,如果放在其他藏书楼,被灭八次也是少的。
走进天一阁,李元昊没由来的想起了太安城的天一楼,初次登楼,她碰到了汪嗣英、唐宗飞、黄汉庭和胡元斌四人,四人出身各别,不知不觉间成了她和太皇太后布局的棋子,今后事情本相明白,水落石出,以四人的聪明才干,应当也猜出些许,或许黄汉庭品咂出门门道道会稍晚一些。
“何师兄,您比来是不是在写一本《窥看舞台》?”李元昊俄然问道,不忘狠狠瞪了一眼孔飞鲤。
何承鹏放动手中《杂戏》,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李元昊,重重叹了一口气:“南梁朱门?的确,在南梁何家算是朱门,可越是朱门,水越深,越是体味,越想分开。”
“如此虔诚持重,戏剧班必将能够再塑光辉。”学着李元昊的模样,何承鹏也朝北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