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旻大怒,便见城下张辽大喊道:“我家主公已奉天子诏诛除民贼董卓!董旻!还不速开城门受死!”
董旻一听皇甫嵩所言,便知不好,要好事。因而扭身就跑,想先入坞内虎帐,率族兵奉老母家眷出逃。
就在蔡邕自救的同时,狱外诸多士大夫也在同时救援蔡邕,太尉马日磾亦往王府见王允,谓之曰:“伯喈绝代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知名,诛之无乃失人望呼?”
蔡邕在狱中,见王允不复书,心知求生有望。不由失声苦笑,想不到本身竟要莫名其妙之罪而死,真是不甘心呐。
皇甫嵩军队到了长安,吏民得知郿坞沦陷,董族尽灭,欢声动天,欢歌载舞不断于道。董卓既死,朝廷深恨之。乃陈董卓尸首于市,供士民旁观。天渐热,董卓尸渐腐坏,流脂于地。守吏燃火置董卓脐中,不数日,董卓化为一团灰灰。有袁氏弟子,犹不解恨,赴郿坞,尽掘董氏之尸,放火烧之,扬灰于路。言欲使董氏身后亦不得安宁。此正挫骨扬灰之恨也。
这日深夜,四周一片乌黑。诏狱外,一伙人黑巾蒙面,全部脸庞只暴露两只眼睛和一个鼻子,各持了兵刃,暗藏在诏狱四周。
王允此时声望一时无两,其脾气又刚棱疾恶,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软不吃硬,你偏要如许,我就偏不准如许……见诸臣皆言蔡邕可赦,太尉亦上门为其讨情,不由肝火中烧,如何滴,这大汉朝缺了你蔡邕就还玩不转了是吧?我偏不赦!因而对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代。方今鼎祚中衰,神器不固,不成令佞臣执笔在幼主摆布,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可叹一代枭雄,竟落得如此了局,真是令人感喟。
一个大汉旁观了半天巡守的卫士,然后压着嗓子问中间的另一个大汉:“老迈,官兵有点多,这事有点扎手,真要脱手?”
时董卓被诛,宗族尽灭。王允作为首倡之臣,于府中大宴群臣。坐间,蔡邕闻袁氏弟子于郿坞对董氏挫骨扬灰,不由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本来还在踌躇的凉州将士一看,得,董太师的亲弟董将军都被本身人给射死了,那还说甚么,降吧。因而城墙之上,董氏族人与凉州军顿时杀作一团。而皇甫嵩见状,大手一挥,城外诸军一拥而上,号称万岁坞的郿坞立时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