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奴婢讲错。”刘瑾回过味儿来,暗骂本身失了智,竟让天子守端方。
…
朱厚照沉吟道:“朕若给他个状元,你觉得杨廷和会不会受攻讦?”
何况,杨慎另有个内阁大学士,准首辅的爹!
成果跟他和朱厚照评阅的大差不差,头甲三人全中,二甲亦中了七成,足见科举还是相对公允的。
当初的尽力并未白搭,在这一刻派上了用处,并且策文看起来比八股文要轻松很多,李青效力很高。
然,八股文写的好,不代表能把事做好,朝廷取士可不是只看文学成就,最起码要有根基的政治逻辑,政治大局观,政治主张。
“神童生神童啊……”朱厚照感慨,继而拿起试卷吹了吹,递给李青,“你看看这个如何?”
朱厚照俄然一声喝,李青冷不防,一个激灵差点没把考卷给撕了。
以包管士子最根基的治国理政才气。
朱厚照顾不上计算,忙道:“快快,去拿纸笔来,朕还记得住被烧的部分,快去……”
要晓得,杨慎才及冠啊!
我大明之国情无史可依,谨慎之余当求变,偏立偏废岂可乎?
李青放下试卷,问:“你感觉这份答卷如何?”
杨慎更是申明大噪,较之当初唐伯虎,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青笑道:“朝廷取士,取的是有才气者,岂可为了避嫌而避嫌?”
风俗豁然,朱厚照一贯只看有内容的东西,边上的套话、姓名他压根没去看,提笔蘸墨才发明,这篇答卷竟是出自杨慎之手。
“嗯。”李青利落承诺,归正都要走了,不差熬个夜。
李青虽明知八股文的弊端,却也不敢谏言天子拔除这一科举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