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泰走后,朱寿问高凤,“高伴伴,本宫喝醉时说了些甚么?”

那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他们也能下得了手。那么多条性命,死的无声无息。

“小爷?”高凤轻声叫喊堕入深思的朱寿。

他没有说,当年汪公公就是因为查了这事,才被官员们联手弄下台。先帝能做的,只是把汪公公贬到南京保住他一命。

“小爷,”高凤不美意义地开口,“姑苏千户所千户是老奴的亲侄子。老奴让他筹办好随时替小爷做事。阿谁蠢蛋竟然把张忠当作您的人,放弃了抵当,让张忠不费吹灰之力占据姑苏城。小爷可否给他一次机遇?”

明朝天子短折,官员却一个比一个长命。项忠但是活到了八十二岁,现在还活着。老天爷必然打打盹了。

话音刚落,他快速迈向书案,拿起誊写笔。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人被骂了几千年。史乘没有记录此事,做下这等惨事的官员就能逃过口诛笔伐?!

扑通一声,刘文泰跪在地上叩首。“微臣绝无此意!”

朱寿下床,筹办打电话让张永低价收买江南多余的玉露春和啤酒。为了江南,西厂大半年没出海贸易,吕宋岛发明的金银矿无人卖力开挖。他手上另有很多事需求措置。琼州岛的生长,占据台湾做为他的基地……

台湾天高天子远,多派几人畴昔也能放心。高千户固然脑筋有坑,毕竟是高伴伴的亲侄子。把他送畴昔,算是一种威慑吧?朱寿不肯定地想。

朱寿挥手让他分开:“把解酒方剂拿归去,本宫会让熟行厂的人和你筹议合作发卖的事。”

呵呵,明朝文人喜好暗里著史。从太祖到崇祯,每位天子的八卦都被记录下来。特别是太祖和永乐帝,获咎的文人太多,被描述的极其不堪。

“刘文泰提及的瘟疫是如何回事?”朱寿再问。

“刘太医,本宫在你内心就是巧取豪夺之人?”朱寿冷酷地盯着刘文泰。

“这些本宫都晓得。本宫还晓得当时的刑部尚书项忠扫平李原部众。本来九十万流民最后只剩四十多万。项忠也因大肆殛毙流民,被御史弹劾。先帝并未究查此事。”

朱寿翘着二郎腿坐在床榻边,一言不发看着刘文泰。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莫非他喝醉酒时又说出甚么惊天之语,吓到人了?

“啪”朱寿砸了药碗,咬牙切齿地痛骂,“这群牲口!”

朱寿闭上眼,恍惚搜刮成化年的记录。除了清朝人著的《明史纪事本末》荆襄之役略微提及此事,明朝人没有记录。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