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钧,字州平,博陵安平人,故太尉-崔烈之子,自幼喜好交友豪杰,曾经随袁绍在渤海郡起兵,一起讨伐乱国的董卓,后见袁绍难当大任,因而弃官不做、云游四海,成为了诸葛亮老友之一!
…………
墙角有一个檀木架子,上面摆着几百卷竹简,另有绘制好的卷轴,这些是诸葛亮的毕生所学,本来留给三弟研讨之用,但愿他也成为治世之才!
“咯!--咯!咯!”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可不把瓜扭下来,如何晓得甜不甜呢,萧逸大手一挥,十几名亲兵涌上来,把崔钧、石韬、孟建三人抬上马背,而后摆布监督住了。
“诺!”
“本来是州平兄、广元兄、公威兄,小弟受大司马之请,筹办退隐朝廷、造福百姓百姓,正想与几位兄长告别,没想不期而遇了!”
萧逸深知东西的贵重,让亲兵们寸步不离的保护着,恐怕半途呈现不测,又把两只金雕放出去了,窥伺四周数十里的环境,真是谨防死守呢!
诸葛亮长于运营、大局观极其好,几近是算无遗策呢,可碰到大事的时候,却少了一点定夺力,很轻易错失良机的!
要想成绩大事,必须集合人才,并且是多多益善呢,现在三位大才就在面前,萧逸岂能错过呢,不管用甚么手腕,必须收为己用才行!
现在诸葛兄弟尽出,‘产业’就不能留下了,以免的被贼人盗窃、损毁,诸葛钧的各种模型,两位兄长留下的竹简、画卷十足的装箱带走了。
……………………
路上碰到‘饿狼’,必定没好成果,三人都是智谋之士,预感到环境不好,回身就想逃之夭夭,却被萧逸一把拦住了,脸上暴露饿狼般的笑容……
诸葛兄弟隐居多年,与邻里干系非常好,得知三公子也要出山了,四周的百姓纷繁来送行,另有自酿的美酒、采摘的野果--礼品虽轻,交谊却重!
这几天北风凛冽,将有大雪来临了,三人照顾了酒菜、筹办来茅庐中痛饮,没想到诸葛钧要退隐了,更没想到聘请之人,竟是大名鼎鼎的鬼面萧郎!
而在批示作战上,诸葛亮也过于谨慎了,没有八成以上掌控,他是不敢出兵的,可兵戈本就是冒险事,一分机遇就要尝试、三分掌控就敢冒死,如果瞻前顾后的话,很难获得大的胜利!
有位名流说过,要想打败仇敌,必须先体味仇敌,萧逸借着灯火、翻看诸葛亮留下的竹简,很快就看入了迷,不时收回赞叹之声。
“多谢乡亲们相送,待我完成大事以后,必然回卧龙岗隐居,再与诸位躬种田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