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章:望尽天涯路[第1页/共4页]

“那第三种境地呢?“此次是黄淮亲身问了声,对于杨峥这境定义,他还是第一次听,不详确谛听来,感觉也不无事理,所造之境必符合天然”,虽“假造之境,其质料必求之于天然,而构造亦必从天然之法,的确有些奇特?

胡滢也悄悄嘀咕了声道:“这第一境地倒也新奇,黄大人这词儿委宛不足,却少了对人生的苍茫,孤傲而不知前路多少的疑问,这第一境地是达不到了?“

世人纷繁喝采,杨峥也是由衷的佩服,点头拥戴,唯独杨士奇面上有些丢脸。

此句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精密。“西风凋碧树”,不但是登楼即目所见,并且包含有昨夜彻夜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想。景既萧索,人又孤傲,几近言尽的环境下,作者又出人料想地揭示出一片无穷广远寥廓的境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当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旷、毫无窒碍的境地却又给仆人公一种精力上的满足,这是从“望尽”一词中能够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固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豪情悲壮,毫无纤柔颓靡。黄大人觉得如何?”

文学攻讦史上,那种只重“言志”“抒怀”的论点,偏执一端;那种只重形象,画面的论点,偏执另一端。虽有些事理,但不免是千篇一概,反而是杨峥的这类景多无穷,情也说不尽的“境地“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之感,他本对杨峥的赏识,多来自他写了两篇状元文章,北京危急之时,力挫鞑子一万马队,现在再听到他这番别处一格的阐述,不免悄悄一叹道:”公然是豪杰出少年,看来我们是老了?“语气并没有豪杰迟暮的味道,反而多了几分高兴。

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并引牛峤等词,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他以为,伫兴之作,写情语,写风景,只要逼真不隔,有境地,便是好词。黄大人这词儿,虽分歧适上面三等境地,但写情语,写风景,且逼真透露,如诉家常,便是一首可贵好词儿?“

语出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一境:词人所忧“春愁”,不过是“相思”二字。词行至此,可知满抱恨绪之以是挥之不去,恰是因为他不但不想摆脱这“春愁”的胶葛,乃诚意甘甘心为“春愁”所折磨,即便垂垂描述蕉萃、瘦骨伶仃,也决不悔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