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在安南多年,对安南多了几分亲热之意,认定在无益的情势下和谈也不是不成以,但前提是安南必须是居于明朝属国的职位,只要安南每年能“奉送”万两黄金、百万两白银便可。作为回报,大明能够赐与一些文教方面的帮助,但这些需求安南上贡明朝每年貂皮千张、人参千斤。
罪己诏最大的好处,是求得人们的了解和谅解,保持行动上的分歧性。白居易写的<贺雨>诗,就是一种对帝王的了解和谅解。诗中说的是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冬迄翌年春,持续大旱,帝乃“罪己”求雨,雨降。白居易《贺雨》诗曰:天子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顺大家心悦,先每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蔼生冲融。凝为油油云,散作习习风。日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顿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要说百姓还实在好乱来,得知天子下了罪己诏纷繁大赞天子贤明,又不知从哪儿得知天子白叟家为了对天旱,“罪己”之举是绝食,体例奇特,态度朴拙,付诸行动。绝食三今后,群臣要求皇长进食,并陈述说四周普降甘霖,独都城微少。天子担忧群臣动静有假,骗他进食,乃曰:“将遣使视之,果如所言,即当进膳;如其不然,朕何故生为!当以身为万民塞咎耳!”天不雨,民受饥,我凭甚么活着?如果不下雨,他要将绝食停止到底,这下百姓大为打动,纷繁表示拥戴,便是朝堂之上的很多群臣也大赞天子文武之德,仅仅一天的工夫,民气空前凝固。
动静传来,黎利大大松了一口气,本来他对于天子下一个罪己诏的做法不觉得然,只感觉不过是文人玩的鬼把戏罢了,一定有效,现在看来结果出乎他的料想以外,短短一日的工夫,好动静一波接一波的传来,让他有了将这份罪己诏停止到底年初,本日的早朝之上,他满脸悲切的当群臣之面自责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成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随后,他又采纳了大臣阮阳等人在义安城募兵的奏请,决定“放弃此举,而下哀思之诏”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傲也。现在又请遣卒田轮台……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哀思常在朕心。今请皇城募兵,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以是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令百姓养马便可免除徭役),以补缺,毋乏武备罢了。“圣旨传遍天下,文武百官百姓莫不是交口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