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言官还是不为所动,特别是南京的御史,给事中,他们在南京沉寂了多年,差未几都要终老南京了,天不幸见,让他们等来了这么一场盛宴,岂可等闲罢休,并且这两年杨侍郎的名声太响,若能将他弹劾免除官职,退隐山林,不说青史留名,如何说也是奇功一件,功名利禄,繁华繁华,全在内里了,哪能因一篇告老文章,就等闲放弃了,再者南京不比都城,没了这一个,另有下一个,本日不可,明日再来,他们的下一个,明日不知何年何月,弹劾杨峥就是他们跳出南京的拯救稻草,必须紧紧抓住,不成等闲罢休,能够说本年南京的言官,也大明立国以来,表示最为主动的一次,足以名看重史。
嗟嗟,人身非出空桑,养子只需侍老。臣母老,无人代养,母病,无人调药。倘恋豸绣之荣,顿忘亲病之危,即一岁九迁,有靦脸孔,天亲不顾,禽兽奚异?况当圣孝迈古之时,海阪维则之日,而有不顾亲养,不急亲病之臣,不管自背王化,非乱世之所宜有。不能孝于亲,岂其 能忠于君?不成觉得子,又岂其可觉得臣?端士尚羞与友,大孝如皇上,将焉用之?
这类场面持续了第三日,才有所窜改,传闻,这一日杨侍郎还是没迟误公公事,只是在公事之余,给本身写了一份奏折,不是自辩,而是要哀告老回籍,虽说有些不测,但言官还是感觉服从明显,因为恰是他们不懈的尽力,不依不饶的弹劾,才让大奸臣杨峥,撕下了伪善的面庞……不得不要哀告老回籍。
值得光荣的是,对于杨峥的乞退,天子一向没承诺,不但没承诺,还连番下圣旨痛斥言官了一番,圣旨上还说杨峥从官以来,诚诚心恳,为大明经心极力的办事,先有汉王之乱,后有安定安南之功,现在却无辜蒙受弹劾,实在不该该!这一番对其信赖与正视的言语不说倒也罢了,谁知这一说,顿时引发了言官的不满,若杨峥是忠臣,是干吏,那他们是甚么,是奸臣,是庸吏么?这等质疑,更加激愤了以天下为己任言官心头的肝火,在他们看来,费事半个月的弹劾,杨峥这等无耻小人,不但没有遭到应有的奖惩,反而更加获得天子的信赖,这是彻完整底地在打言官的脸,对于这个成果,气愤的言官们以为,这是杨峥奸滑的最好提示,为了大明吏治腐败,相互将此人赶走方可还大明一片朗朗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