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 1912章:只许州官放火[第1页/共4页]

可他们没想到的,况钟这平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肃除豪强,培植良善,竟没有半分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百姓的事情,他们虽不想信赖,可面对况钟的那张公道忘我的脸,不知如何的竟生不出涓滴的思疑来。

钟嘲笑道:“再顺道捞点银子,我说得没错吧?”

“对,我们也不信?”众官儿一看况大人大有断他们后路的架式,那还敢保持沉默。

“这么说大人是想要用考核法来考核我们了?“赵枕底气不如先前那么充沛,这番话儿说得有些严峻,他已看得出,知府大人真会这么干。

“少来恐吓我,小爷可不是被吓大的?”众官儿面无惧色,归正府衙这么大,要做的事情可很多,你知府大人就算是铁人,也不能全做了,如果你有这个本领,我们也乐得退位让贤,可你做不了,到头来还是需求我们来做,以是这点恐吓人的把戏还是早早收起来,免得伤了和蔼。

况钟忽的提大调子道:“本官的考核法,便是将这府衙的事情,遵循朝廷的规定重新分派,目标就是警告诸位大人,吃着朝廷的俸禄,就该秉公办事,不成偷奸耍滑,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拂晓百姓,以是本官才定下了,秉公办究竟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攫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贫乏办事效力的冗官,尽行裁撤。第二,通过“立限考成,一目了然”。能够对分歧格的无能无德官吏,加以裁革或惩罚;能够遍及增加人才,我说过这类考核,一年三次,一次没完成罚俸。两次没完成降职,如果有第三次,你们该晓得是甚么成果?“

--

“说得好听!”众官儿一听况钟这语气,模糊得感到杀气,相互递个眼色,便有为首的赵枕带头说话:“我们自不是甚么好官,可大人是百姓大家赞美的清官,我就不信大人没有做一件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百姓的事?”

众官儿面上神采变了窜改,却没说话。

况钟看着这一帮不知死活的东西,从鼻腔里冷哼了声,本来利剑普通的目光,此时变得更加锋利,他盯着众官儿看了一会儿,道:“你们是不是感觉,本官离不开你们?”

“这个也明白,还算不错……?”众官儿相互看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忧色道:“既明白,就该憬悟!”

况钟目光盯着世人的脸,面上神采忽的变得非常的寂然,好一会儿才双手对着北京方向抱了抱拳道:“我况钟二十三岁承蒙皇上看得起,被选为吏,因众大臣信赖,被授职为礼部仪制司主事,为官数十载,一向是秉心方直,律己清严,习知理义,办事明敏,未曾有半分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百姓的事情……?“况钟语气锵锵有力,落在世人耳里,大家心头为之一振,况大人的大名,众官儿虽在姑苏城,但无法人家名声太响,其平生事迹还是晓得的,况钟自幼聪慧,善于书法,但未考科举,二十三岁时因其文章简明畅达,字又写得好,被选为吏,因行事朴重而获佳誉,后授职为礼部仪制司主事。当时是永乐帝朱棣在朝,大臣都知其脾气暴戾残暴,行事谨慎翼翼,但况钟在仪制司任职却无所害怕。宫内藏书阁一次产生火警,朱棣暴跳如雷,宫人皆惶恐失措,担忧脑袋不保,况钟却照实奏明:“卷帙内蠹鱼年久每能生火,恐非人所为也。”因为况钟的沉着平静,才把一起大狱之灾化为乌有。朱棣死,明仁宗朱高炽以廉洁清正考查官吏,况钟被晋升为仪制司郎中,并极力保举有识之士。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当时姑苏知府空缺,因江南敷裕,是一个肥缺,但又是一个“天下第一剧繁难治”之地。因为姑苏又承担交税大户之名。天下收粮三千多万石,姑苏一府七县交粮竟占近非常之一,比浙江一省交的粮还要多。朝廷几经考查,认定况钟为人朴重、行事精干,命他出任姑苏知府。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