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令人高兴的事情也是有的。比如说,就有士人主动来投奔黄得意。并且这位士人还不是如牛巨明一样的,只不过是个举人的人物,而是名满天下的,曾经入过崇德天子的内阁的清流名臣惠元儒。惠元儒此时已经有差未几八十岁了,按说也应当在家里老诚恳实地混吃等死了。但是也不晓得是不是因为这辈子就是没能当上首辅,心有不甘,以是现在看看天下仿佛顿时就有大变了,竟然不顾年事已高,在黄得意霸占西安以后吗,亲身赶到黄得意的虎帐,拜见黄得意。
将这封信送出以后,牛巨明不等黄得意的答复,便立即派人送信到四川,伪托黄得意的号令,让玄逸道人立即赶到荆襄来代替本身的事情。而他本身呢,便将荆襄临时拜托给尚秀英和尚一功,就假借着给黄得意送补给去的名义,亲身带上一队人,往西安去了。
担忧的天然还是补给的题目。荆襄一带在本身的手中,但是湖广还没有完整安定。再加上本身的补给体系也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来,以是哪怕荆襄一带有粮食,也没法几千里的送过来。并且这里这么多的降军,也没法都送回到荆襄去。太原是大城,城里多少另有点粮食,但是这也架不住现在黄自到部下的兵太多了。
此前的战役中,反动军也俘获过一些官军的炮兵,乃至还俘获过制造火炮和火枪的工匠。不过这些工匠大多只要制造小型火炮――比如虎蹲炮之类的东西的经历。但在玄逸的心中看来,将来要守住襄阳,保住本身的底子,手中就必须有足以对抗鞑子的红夷大炮的火炮。
黄得意传闻以后,从速出门来驱逐,将惠元儒请入军帐,与之扳谈很久。惠元儒以为黄得意是天命所归,应当早正大位,以适应天意民气。并且对黄得意说:“老臣活了八十余岁,到本日才晓得,天生老臣,就是为了帮手陛下如许的圣君。”
两人便一边谈笑一边往襄阳畴昔。进了城,先和尚一功一起去拜见了尚秀英。尚秀英将刚生下来的孩子抱了出来,给玄逸看看。玄逸接过孩子,看了看,笑道:“这孩子倒是有大气运,大福分之人。”接着又说了些闲话,玄逸便告别了。
在给黄得意的复书中,玄逸建议黄得意不要急于称帝,最好先称王。并且最好不要再持续进军了,而应当想体例退返来。特别是临时不要去京师。当然玄逸固然表示了反对,语气却并不激烈。而在写给牛巨明的信中,玄逸的语气就更加孔殷一点,不过他一样建议牛巨明赶到黄得意身边去,只是他但愿牛巨明能劝说黄得意更沉着,更保守一点。